【视频】指尖上的非遗

在汉川市湾潭乡,有用竹子制成竹篾编制生活用具的传统。因制作的竹篾帽有特色,尖尖的帽顶,圆圆的边,被当地人称为“斗笠”。既能遮阳、又能挡雨,结实耐用便于劳作,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顶,斗笠编织这项技艺就这样被一直传承至今。

2005年汉川斗笠被收录为汉川市手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鼓励技术创新,地方党委政府给予非遗传承人补贴,成立了斗笠编织专业传承队伍,倡导农户农闲时节参与到斗笠编织技艺传授中,吸引更多年轻人传承这份技艺,留住这份乡愁。现如今,斗笠编织已经传承到第三代。

汉川市湾潭乡斗笠传承人程翠想:“这属于文化当中的历史,我们这些老年人舍不得丢,年轻人想学习这门手艺,我们都愿意免费教他们。”

从单一的斗笠编织,到如今发展成竹篮、竹篓、簸箕和一些竹制品文娱周边等十多个品种。这些竹制品绿色环保、结实耐用,备受当下年轻人追捧。品种的增加与创新,不仅增加了销量,更带动了当地斗笠匠人的制作热情。

湖北省汉川市斗笠非遗传承人蔡小冬:“我们从过去单一编织斗笠,发展到竹篮、竹篓、荷包等十多个产品,产品销往广东福建以及全国各地。”

(记者:刘家 段钰 晏益鹏 编辑:姚伟红 制作:周艳 审核:金承刚  何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