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汉川汈汊湖水域稻虾轮作基地迎来翻耕插秧季,大量的鲜活鱼虾、泥鳅、田螺等吸引超千只白鹭前来觅食。白鹭们踏秧啄食,农户们损失不小。当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千亩稻虾基地成了白鹭“自助食堂”。
走进韩集乡堤角村千亩稻虾养殖基地,第一季小龙虾捕捞结束后,嫩绿的中稻秧苗已经被栽到翻耕后的稻虾田中。做客稻田间的千只白鹭,或突然展翅高飞,或静落田间地头嬉戏,或在青翠的稻田中觅食。看似一幅画,农户却很为难。
湖北汉川韩集乡某虾稻养殖基地负责人吕三元:“吃那个小龙虾吃了都没事,最主要是我们要栽这个中稻。在栽中稻的情况下,白鹭以为那个田里面还有小龙虾,其实没有小龙虾了,它已经吃完了。 该落沟的已经落沟了, 该吃的它已经吃了。 我们每年要插秧的时候,每天就有上千只的这个白鹭跑下来,在田里踏。你刚插的秧,白鹭的脚一踏,就把你的这个秧,踏的没有了,所以对我们的损失还是很大的。”
白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了减少损失,农户只能高声吆喝驱赶,可白鹭飞走又飞回来,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何缓解“人鸟争食”的矛盾,保护好野生白鹭?当地政府积极与受损农户沟通,制定了生态补偿机制,对因白鹭觅食造成的损失,按照“损失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开展生态补偿,保证白鹭口粮。
汉川市韩集乡党委宣传委员王毕明:“通过我们实地调查,确实是这上千只白鹭,踏坏了农户的秧苗。为了这个生态平衡,我们第一,通过在白鹭的栖息地定点投喂; 第二,农户的这2亩田的秧苗被踏坏了,我们通过生态补偿, 每亩给他农户补偿500元的秧苗费用。 以此达到保护我们韩集乡的生态平衡。”
(记者:宋博 编辑:姚伟红 制作:祁涓 审核:周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