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庙头镇王家台村,王俊琳从一名普通大学生转型为现代农业的引领者,用科技创新书写着现代农业的转型答卷。从大学生到“大学生羊倌”,这条路他走了十五年。
2012年,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生王俊琳携妻子从义乌返乡创业,创办汉川众合养羊专业合作社,引进63只湖羊开启养殖之路。面对技术空白,王俊琳研读《兽医病理学》、解剖病羊,并在华中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下系统掌握胚胎移植等核心技术。为破解传统养殖“脏乱差”难题,他独创“七统一”经营模式,构建起“种羊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全产业链。通过改良楚羊品种、饲喂无抗青储饲料、建设无臭化羊舍,合作社年出栏量达3000头,2023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羊肉远销全国。
汉川众合养羊专业合作社社长王俊琳:“我们始终秉持‘技术共享、风险共担、收益共赢’的原则。众合合作社开展了统一引种、技术指导、防疫治病、羊饲采集、品牌建设、加工销售和保护社员市场销售价回收‘七统一’经营方式。”
为带动更多农户,王俊琳推出“家庭牧场”模式。目前已有60余农户参与其中,年均增收超3万元,4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2025年,王俊琳计划新增200户,通过冷链物流和电商平台,让庭院羊肉直供全国。
汉川众合养羊专业合作社社长王俊琳:“2025年计划增设‘家庭牧场’模式,由众合合作社提供全套技术支持,农民在家养殖,进一步降低参与门槛,让更多的乡亲搭上产业振兴的快车,在家就业发展致富。”
在即将竣工的第四基地,王俊琳与华中农业大学展开深入合作。全自动饲喂系统和疫病防控实验室已经投入使用,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更是将种羊繁殖效率提升了3倍。未来五年,合作社将实现年出栏十万只、带动万人就业的目标。
汉川众合养羊专业合作社社长王俊琳:“扩建重点在于智能化升级——例如全自动投喂系统和环境监测设备,进军屠宰,实现羊全产业链发展,同时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疫病防控实验室。挑战在于人才储备,众合已启动“青年农人培育计划”,招募大学生参与技术管理,为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农业需要匠心,更要创新。”如今,合作社每天向全国发送鲜羊肉,正以科技之力“跑”向全国餐桌,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主脚。
汉川众合养羊专业合作社社长王俊琳:“重中之重——完成有机认证,打造湖北首个湖羊有机羊楚羊品牌,深化产学研合作,将华农的胚胎移植技术落地,提升种羊繁殖效率;拓展线上渠道,开发溯源小程序,让消费者扫码即可看到羊只生长全程。养羊十五年,我始终相信农业需要匠人精神,更需与时俱进。未来我们将继续用科技为传统养殖赋能,打造楚羊地标产品,让家乡的羊摆上全国餐桌。 ”
(记者:涂文 黄紫英 编辑:姚伟红 制作:周琪 审核:金承刚 李盛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