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劳动精神、传承农耕文化,汉川市仙女山一小将课堂搬进自然,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在校园内的“阳光菜园”开展节气劳动实践活动。孩子们化身“小农夫”,在春风中亲手播种蔬菜,体验“汗滴禾下土”的辛劳,感受“秋收万颗子”的期待。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节气不仅是古诗里的句子,更是指导农事的‘时间表’!”科学老师一边讲解种子的结构,一边带领学生观察土壤湿度。语文老师则鼓励孩子们用文字记录菜苗生长:“写作文不能只靠想象,你们每天浇水时看到的嫩芽破土,就是最好的细节描写。”
菜地里,各班划分出“责任田”,种植番茄、黄瓜、茄子等时令蔬菜。五年级学生徐博义蹲在菜园边仔细测量株距:“数学课学的比例尺派上用场啦!我们计算过,这块地刚好能种20棵茄子苗。”
校园菜园不仅是劳动基地,更成为生命教育的活教材。每个班级都制作了“蔬菜成长日记本”,孩子们用图画、文字甚至数学折线图记录植物的变化。心理老师特意设置“悄悄话信箱”,让孩子们对亲手种下的蔬菜倾诉心事:“今天我考试没考好,但看到你被虫子咬的叶子又长出新芽,我也要加油!”
校长表示,该校将持续推进“校园微农场”项目:“当孩子们见证种子破土而出,他们收获的不仅是蔬菜,更是对生命力的敬畏。这种扎根生活的教育,远比说教更触动心灵。”
(通讯员:金秀 编辑:余雄斌 制作:祁涓 审核:何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