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熟一时,麦熟一晌。小满时节,汉川首批春蚕“上山”结茧,今年,新采收的春茧品质优良,产量高,市场行情也好,蚕农们在加紧收茧的同时,开始培育第二批次的小蚕。
5月19日,脉旺镇永红村千亩桑蚕基地绿浪翻滚,2600平米的大棚蚕房内,63张方格簇依次排列,饱满的蚕茧似鸽子蛋般缀满簇片。桑蚕养殖基地负责人蔡方玉正带领10多名工人整理方格簇,采收结好的蚕茧。
汉川脉旺蚕桑基地负责人蔡方玉:“我们共饲养63张蚕种,每张蚕种是30000粒,一张蚕纸(大蚕长成后)预计单产超过100斤(蚕茧)。”
蔡方玉说,今年气候适宜、桑叶肥厚,基地采用智能化温控和方格簇技术,蚕茧个头大、丝质优,广西等地客商提前预订,他平均每天接到询价电话20多个,新茧上市行情与去年同期相当。
汉川脉旺蚕桑基地负责人蔡方玉:“目前,广西那边,蚕茧(价格)已经收到是60到68一公斤,江苏、浙江还没有开始,预计我们这个蚕茧,这次的效益,可能在20万左右。”
工人们按规格将蚕茧分类精准入筐,为后续缫丝环节奠定基础;而恒温孵化室的投入使用,则使小蚕成活率显著提高,养殖周期更加可控。目前,第二批次小蚕已在小蚕房里完成孵化。
汉川脉旺蚕桑基地负责人蔡方玉:“蚕从幼虫到吐丝结茧,共要经历4个眠期、5个龄期,对于环境温度、湿度要求很高,稍有不慎将会造成蚕的死亡。”
为护航该镇桑蚕产业发展,这段时间,国网汉川供电公司组建“护蚕专班”,提前改造了10千伏线路3.2公里,24小时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国网汉川市供电公司运维人员李洋:“近期,我们每天开展拉网式电力巡检,在桑园抗旱提水、养蚕大棚和蚕室用电时段,增加巡视频次,积极跟踪服务桑蚕基地的用电需求,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宣传安全用电知识,为春茧丰收、蚕农增收提供优质电力保障。”
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引导桑蚕企业实行“公司+农户”发展模式,由专业公司负责育种环节,并在养殖环节中提供技术指导并解决疑难问题,出茧后再由公司统一收购加工。经过持续发展,该镇桑树种植面积由100亩扩展到1500亩,带动30多户参与种桑养蚕,年产值超1000万元。
(记者:宋博 通讯员:蔡辰阳 编辑:姚伟红 制作:周艳 审核:郭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