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合作共赢,湖北企业铺展“出海”新蓝图

长江云报道 “一带一路”倡议是世界的机遇,也是中国企业的机遇。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湖北企业,在增强自身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推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了互利共赢。

2004年,中国和阿联酋共同在迪拜建设了龙城市场,这个当时叫做中国商品海外分拨中心的大市场,成为中国商人在迪拜大展拳脚的舞台。这一年,湖北人王耀斌把在荆州加工的家具带到了龙城,并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迅速打开市场。湖北商人特有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商气质在这里展露。王耀斌:“在迪拜的话你不勤奋是肯定做不成生意的,对这个市场关注度特别高的才能做下去。”

2008年,荆州商人李昌洪刚来到肯尼亚,就把创业方向定位到了农业。在国际市场,要占据价格优势就要往上游走,顺着这个思路,李昌洪在众多热带作物中,选择了生物源农药作物除虫菊。为了快速推广除虫菊种植技术,李昌洪把中国合作社“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模式搬到这里。

“种子我们提供,行距间距都是按照我们的要求,有些技术人员我们是在当地培养的,就把他们派到各个村里面去驻点,教他们,怎么样去播种,怎么样去移栽。”

2014年,法国PSA即标致雪铁龙集团陷入经营困境,法国政府与中国东风集团分别出资8亿欧元入股,挽救了深陷泥潭的PSA。对于东风入股带来的影响,PSA中国及东南亚运营部政府事务与媒体关系总监胡小军认为:“显示了持续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是PSA圆满完成他迈向复兴计划的一个重要的成功的保障。”

“走出去”走到今天,出海的湖北企业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无论是门面里的小生意,还是产能合作的大规划,合作共赢是最务实的主题。在迪拜,龙城从荒漠孤岛变成了现在闻名中东的中国城,“中国造”有力补充了当地单一的产业结构,并渐渐得到认可。湖北商人罗仙君:“观念已经在慢慢发生改变,他们相信中国确确实实能做出好东西,我们可以说是亲历了这个过程。”

撒下“中国种子”,肯尼亚萎靡不振的种植业开始重新焕发生机。目前,李昌洪公司在肯内亚的除虫菊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000亩左右,直接参与其中的,有1000多个肯尼亚家庭,未来,李昌洪准备将种植面积扩大3倍,预计可以影响到6千家农户、30万人。当地农民wacake告诉记者:

“投资者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收益,孩子可以去上学,有更多的钱可以去医院,我们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联姻三年来,东风和PSA在制造和供应链协同、管理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也趋于深入,从项目到平台,双发“共赢”的外延也进一步扩大。PSA政府事务与媒体关系总监胡小军:“PSA和东风决定,共同研发ecmp,就是开发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平台,这个是要集PSA与东风两家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水平,来共同做这件事情。”

从阿拉伯半岛的中国城,到非洲的中国农场,再到欧洲的中国研发中心,湖北企业融入一带一路,迎来转型的机遇,也收获跨国的友谊。在合作共赢的畅想中,湖北企业正描绘出更为壮阔的全球化新蓝图。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刘爽 责任编辑 胡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