垌塚镇灾后恢复生产见闻

 818日,进入汉川市垌塚镇部分村湾还要靠船。时隔一个月,灾后重建工作开展得怎么样?秋冬备耕生产能不能顺利进行?919日,记者随驻村工作队再次来到垌塚镇。
        上午11时,垌塚村的菜地里一片繁忙。蔡铁柱从田埂旁边的沟渠里取水,洒在面前被洪水浸泡过呈灰褐色的土壤上。明天,他要再种一畦红菜薹。在他身后是一片绿油油的小白菜和前几天刚种下的红菜薹。69岁的蔡铁柱,种了一辈子的水稻和荸荠,种蔬菜,还是头一回。
        隔堤那头,62岁的蔡菊香戴着草帽,手里麻利地拔掉藜蒿地里的杂草。种蔬菜不比种水稻,每天都得来看看,她抬头歇一会儿,咧嘴笑着指指右边的菜地,我这小白菜已经收了两茬儿
        “蔬菜种植周期短,销路好,水退之前镇里就赶紧联系种子,尽一切力量挽回损失。垌塚村党支部书记蔡青祥说,村里已经抢种了200多亩的小白菜、藜蒿、菠菜等各类叶菜,还有萝卜、莴苣这些根茎菜。
        不仅蔡铁柱、蔡菊香种蔬菜是头一回,对于整个垌塚镇来说,这也是个破天荒。往年,垌塚镇种两季稻,之后就是种荸荠,一到冬天,泥泞的田里随处可见弯腰劳作的村民。而今,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农谚寒露油菜霜降麦是我省的播种经验。距离寒露还有整整19天,距离垌塚镇2000亩油菜、3000亩小麦的种子采购、备耕周也进入倒计时。镇党委书记祁怀清表示,改变原有的种植习惯是慎之又慎的事,往年种荸荠,虽然收益高,但是靠人力用铲子一片一片挖出来的,不能机械化耕作,终究不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老百姓不怕辛苦,就怕辛苦之后没个好收成。为此,镇里联系孝感市农业局,反复核算种子、化肥、机械、销售等成本,一次一次地把账本拿出来跟村民晒太阳。驻村工作队还请来省农业专家,走村串户检测水毁的土壤环境,指导农业生产。几天之后,第一批850本特别定制的种植技术手册送到了村民手中。
        新河村人口多,临河近,恢复生产不仅得考虑当年成效,如果再来一次洪水怎么办?将原有的水稻地改建成为1000亩的稻虾综合种养基地,不仅村民的收益有保障,田地利用率也能极大提高。目前,基地已通过省级项目申报专家评审,10月份正式动工。
        农业生产,堤防设施,交通、水利、电力、办公等基础设施恢复,一项一项工作铺展开,留给垌塚镇的时间并不多。吃过午饭,市县两级驻村工作队就聚在镇政府,商量对策。镇政府一楼,一张大红纸手写的联名感谢信格外醒目,写满了群众对镇党委、政府救灾安置工作的赞誉。正如祁书记所说:干部是群众重建家园最重要的信心来源。我们要用干部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

(作者:朱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