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隔镇:秸秆利用 变废为宝

 秋收接近尾声,如何不让秸秆禁烧令成为一纸空文,更好地实现综合利用?近日,记者走进汉川刘家隔镇,探访秸秆综合利用实况。
        
在汉川市刘家隔镇笔架台村的稻田里,只见一台台打捆机正在紧张作业,机器开过的地里,原来又碎又乱的稻草秸秆不见了,在秸秆打捆机的出包口,一个个形状规整的秸秆包滚落下来。
        “
村里专门成立了农机合作社,购置了3台打捆机,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对全村稻田实行统一打捆回收。村民介绍道,与往年高茬收割、粉碎还田不同,今年笔架台村采取了低茬收割、打捆回收的方式,对稻草秸秆进行综合利用。这些打捆装车后的秸秆,将被运往汉川市新启明农业科技公司的生产车间,加工成工业原材料。
        
据悉,为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禁烧的难题,刘家隔镇采取企业+合作社的模式,实行秸秆打捆一体化回收,企业回收最高价格每吨280元,每亩地农户可增收56元。
        
新启明农业科技公司,是今年汉川市刘家隔镇引进的秸秆回收与综合利用企业之一。该公司主要通过回收秸秆,用纯物理的方法,将秸秆制成秸秆纤维,替代废纸和废纸板,作为一种辅助原料,用于黄板纸制造。
        
新启明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魏敏介绍,利用这项技术,每年公司至少可消耗20万吨的农作物秸秆,每1.5吨的农作物秸秆可制作出1吨的造纸原料,不仅秸秆利用率高,而且经济效益前景可观。
        “
把农民废弃掉的稻草进行收集,制作成造纸原料,既解决了农民焚烧秸秆的难题,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魏敏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抓住有利时机收购稻草秸秆,用作原料储备,等到10月底设备调试完毕就可以正式投入运营,届时,刘家隔镇的稻草秸秆都能找到有效的去处,秸秆变废为宝不再是难题。

(作者:周莹 宋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