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报道 继续长江观察,来看端午标配食品背后的经济现象。今天,您一定吃过粽子和绿豆糕了吧?那么,您有没有注意到它们的一些小变化?来,一起去做个小调查。
新品粽子层出不穷
作为最具门面担当的节令食物,随着端午节的来临,粽子销售迎来最高峰。在口味上,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出的——红烧排骨粽、黑椒牛柳粽、水果粽、酸奶粽……新派粽子,整齐上阵。
虽然种类让人目不暇接,但是,即便是有选择障碍症的人,眼下也不用犯难了——相比往年风靡一时的“龙粽”,今年的粽子“迷你”了很多。50到80克一只的,是主流。一个口味吃一个,多尝几个口味,也不会撑肚子。消化系统偏弱的中老年人,夹起一只小粽子,也不至于“望而生畏”。
“秀”比吃更重要 提高颜值很关键
对追求潮流的年轻人来说,“秀”照片比吃本身更重要。所以,提高颜值,也是重要的一招。“让消费者在吃这件事上获取更多快乐”是商家关注的重点。漫威、迪士尼等IP推出的定制款粽子已经不稀奇;星座,才是年轻人最潮的打开方式,今天吃什么粽子,不取决你的胃口,而是在于你的星座。这些传统食品换上了时尚、新鲜有趣的包装,最能打动年轻消费者。
老字号打起“健康牌 ”
相对年轻消费者的“颜控”,中老年消费者则更在意健康。湖北本土的不少品牌,都主打健康牌:扬子江对绿豆糕进行了改良,少油少糖,吃起来没那么甜那么油;湖北神丹则研发出低盐咸鸭蛋。
销售渠道多元化 节日食品日常化
商家的销售渠道上也在不断创新。今年借助电商渠道,众多本土品牌纷纷借助电商,走向湖北以外更大市场,使得节令食品日常化。
长江快评:“小”创意 “大”商机
吃饱求生存,好吃求口味,吃好求健康,这是我国正在经历的食物进化论。紧跟需求端的这一变化,中华传统食品的供给端,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在工业化、标准化的过程中,亟需一场创新突围。这样的创新,不只局限于技术创新,还有观念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满足消费者对健康、时尚、个性、潮流的追逐。这些小创新,往往能撬开大商机,把舌尖上的“美味”变成舌尖上的“产业”。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谢珍 蔡舰 李悦 王俊 王珏 责任编辑 黄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