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长江文明之心六个片区
武汉因江而生,因江而闻名,与长江共生共长。昨日,武汉市政协召开“历史之城暨长江文明之心”概念规划专家论证会,武汉市规划局披露了“长江文明之心”概念规划。武汉将以南岸嘴为圆心,3.5公里半径范围,在约31平方公里陆域面积之上,打造“长江文明之心”。
空间结构:一园两轴三镇六片
据武汉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历史之城暨长江文明之心”概念规划是今年的主要任务。此前,武汉市规划局开展了国际规划征集。通过专家评审,法国阿海普、英国仲量联行、武汉交通院、上海理想空间等4家设计机构参加了规划设计。
据介绍,“长江文明之心”,即以南岸嘴为圆心,3.5公里半径范围,北至长江二桥,西至解放大道-硚口路-汉钢片,南至鹦鹉洲大桥,东至中山路-武昌江滩,陆域面积约31平方公里,有13处历史文化风貌街区,224处文保单位及优秀历史建筑,是历史之城的核心展示区。“长江文明之心”总体形成“一园两轴、三镇六片”的整体空间结构。“一园”是指将两江交汇的龟山、南岸嘴、长江大桥、蛇山及江滩公园整体打造为长江文明公园,凸显“一瓢舀起两江水,半杯清茶三镇香”的城市意境;“两轴”是指南北向的长江蓝轴和东西向山系绿轴;“六片”即月湖龟北片区、汉阳老城传统风貌区、汉口原租界风貌区、汉正街传统商贸风貌区、蛇山北武昌古城风貌区、首义革命文化展示区。
整合资源:构建长江文明博物馆群
相关专家指出,经过大数据分析,该片区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文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提升,文化内涵挖掘利用不够,难以树立武汉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形象;二是区域风貌不协调,公共空间环境不佳,部分历史街区受到过境交通干扰,慢行体系不完善,滨江地区公交可达性较差。
为此,概念规划有针对性提出,在长江文明之心区域,将构建形成长江文明博物馆群,围绕红色革命文化、辛亥首义文化、琴台知音文化等,形成由33处一级文化地标及62处二级文化地标构成的文化展示体系。在一级文化地标中选取最具景观代表性的六个地标,即江汉关、水塔、晴川阁、古琴台、黄鹤楼、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形成三镇最具景观代表性的城市文明承载物。规划还提出通过保护626栋形式多样的历史建筑,整治43条具有历史典故的老街巷,提升13片历史文化风貌区。
同时,概念规划提出,优化道路交通体系,提升友谊大道-中山路-鹦鹉洲大桥-二环线-知音桥-解放大道-长江二桥环线外交通疏解能力,使历史之城与外部城市道路快速无碍衔接,弱化历史街区内部城市干道的割裂。在历史文化风貌区营造交通宁静区,内部建立交通管制区,外围构建P+R(即停车换乘)接驳系统,通过城市公园、街道和历史街区慢行系统构建步行微循环连接体系,增加绿道及步行空间。
链接>>
武汉市政协召开专家论证会 助力“历史之城暨长江文明之心”规划建设
26日,武汉市政协召开“历史之城暨长江文明之心”概念规划专家论证会。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高点定位、高标准制定战略规划。市政协主席胡曙光,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瑞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加快打造长江文明之心,推动武汉历史之城建设”是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1号建议案。论证会上,市国土规划部门通报了“历史之城暨长江文明之心”概念规划及相关情况,18位知名专家、学者参与论证,为概念规划定向把脉,并围绕修改完善规划建言献策。
胡曙光对与会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武汉的发展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长江文明重要传承地。打造长江文明之心和历史之城,是武汉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承载国家中心城市核心职能的必然要求。开展概念规划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和解决关于南岸嘴地区建设启动、“长江文明之心”规划建设、历史之城保护发展、历史之城产业支撑、长江文明馆规划建设等问题。
陈瑞峰表示,制定战略规划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放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三化”大武汉建设的大战略中来谋划,坚持延续武汉的历史文脉,广泛凝聚民智民意,真正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
武汉市政协副主席谭仁杰、梁鸣出席会议。
来源:长江云综合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 胡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