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好模式  汉川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初见成效

“(咚咚咚)您好!家里有没有人?”近日,作为汉川市一名垃圾分类专职宣传员,张利娥准点赶到了位于城区的帝景豪庭小区开始了工作。

连续敲门无人应答后,张利娥很快转到了另外一户继续敲门,这次门打开了,看到敲门的是穿着绿马甲的熟人,户主吴大爷将其迎进了门,直奔厨房后,张利娥仔细查看起了公司先前发放给每位住户的垃圾桶。

“您家里分得好,我们就送一点小礼品,像您下去玩就跟我们做下宣传!”看到吴大爷家把干湿垃圾分开投放,垃圾正确分类,张利娥照旧送上了一份礼品。


向住户发宣传单,逐个登记发放厨余垃圾盒的记录表,三个多小时,张利娥共扫了四栋楼,除了入户宣传,张利娥还得定时守在垃圾分类亭旁,看居民是如何分类处理垃圾的。

别看现在张利娥的工作很轻松,不久前,因为对小区和居民情况不熟,她也吃了不少苦头,经常会碰到住户不在家的情况,为了做好工作,她不断调整上门时间和工作方式。

在这个小区7.2公里外的另外一个试点村,同样的宣传工作也在同步进行。汈东街道办事处长兴铺村村两委以党建为引领,通过落实“三表一卡一平台”工作,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也慢慢深入人心。

所谓“三表一卡一平台”,汈东街道办事处长兴铺村党支部书记蔡祥新告诉记者,“三表”第一个是分类指导表,第二个是村两委对村民的分类知识测试表,第三个是办事处对村的考核表,“一卡”即积分兑换卡,而“一平台”指的是垃圾分类收集过程拍图片纪录平台。

垃圾经分类收集后,该如何科学处理?张利娥所供职的垃圾分类试点项目机构主管王志兵说,餐厨垃圾收起来之后,把它投入到有机垃圾处理设备里,通过发酵和高温处理,24小时以内,把它变成有机肥料,而这种有机肥料的使用率是非常高的。

与专业机构合作,汉川市稳步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政府带头行动、街道创建试点、全民踊跃参与、分类考核专业机构相关指标,眼下,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正朝规范化道路有序推进。


(作者: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