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家住在刘家隔镇杨水湖,老婆是确诊患者,他第一次来隔离点的时候,刚上楼梯就哭了起来。”汉川市刘家隔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刘超和老婆高倩轮番上阵,陪着他,聊家常,放轻音乐,讲防疫科普知识,还想方设法让他和正在好转的妻子通电话……渐渐地,他的心情就平复了,脸上也带了笑容。
从2月5日刘家隔镇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建立以来,刘超和高倩这对“逆行”伉俪作为普济医院隔离点唯一的“一医一护”,要负责隔离点38位密切接触者的医疗和生活。他们既是医生护士,也是隔离点的专职“保姆”,除了给这些密切接触者检查身体、测量体温,一日三餐准时配送,更是要花大量时间解除他们的心理负担。
早上7点起床,8点送早餐,9点量体温、发口罩、回收口罩,11点半送午餐,下午3点第二次量体温,下午5点吃晚饭、收垃圾、打扫卫生,晚上7点准时开始每天的“心理诊疗”时间。
“罗爹爹,体温36.3,正常。”高倩把刚测量到的体温告诉罗爹爹。“高护士,体温计是不是坏了,我感觉在发烧呀,怎么查的又是正常。”罗某因常看跟疫情有关的报刊杂志,总认为自己在发热,浑身不舒服。高倩只好开玩笑的说:“您呐,是新闻看多了,现在把您的杂志没收,您喜欢看杂志,给您换几本健康杂志来,教您怎么养生。”
刘家隔镇幺沟村的罗爹爹因为女儿确诊被送来隔离,刚来的时候心情挺好,过了几天后就开始紧张焦虑,老怀疑自己“中了招”。通过高倩的耐心辅导和注意力转移法,罗爹爹已经开开心心出院了。
通过与被隔离人员的相处,加上多年的工作经验,刘超发现许多被隔离人员身体方面的问题并不大,多数是一些自身原有的基础疾病,对他们的关注点应该放在心理治疗上面。于是,刘超和妻子提议,建立一个“心理诊疗室”,不仅每天晚上开始“7点准时心理诊疗”,还让被隔离人员亲属或者所在村的村干部每日给他们打一个电话,让这些被隔离人员每天都能感受到外界的关心关注,提升战胜病魔的信心。
几天下来,刘超查房发现,刚进来时情绪不稳定的几人经过刘超夫妇的开导和家属、村干部的电话疏导,心态平稳了许多。
现在,这对“逆行”伉俪的心理诊疗小妙招已在刘家隔镇的每一个隔离点得到推广,得到被隔离人员的好评。
(编辑:刘国海 编审:刘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