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天悉心照料 守护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3月21日,汉川市委党校康复病人留观点转送走最后一名康复医学观察对象,工作人员开始对整个留观点进行消杀、终末处理以及对医疗设备收拾转移。“终于轻松了”“好高兴哇”,看着医疗团队姐妹们的高兴劲,队长曾飞着实在心里舒了一口长气,那根紧绷着的神经终于有了松弛的快感。

  2月6日,汉川市委党校设置密切接触医学观察点,接受来自仙女山街道办事处和滞留汉川共105个密切接触者。3月8日开始,接受来自全市18个乡镇的47个新冠肺炎康复病人。45天,发生在这里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份感动,都是难忘的守护历练。

  要报警的先生

  仙女山医院3名医生6名护士,市疾控中心1名专业消杀人员,他们组成的医疗团队负责守护留观点的医疗观察与救护,每天密切观察留观人员的身体变化,看他们有无病症;对有基础疾病的留观者发放或者购买药品;讨论安抚留观人员的救助方案;及时向市防控指挥部报送相关信息。

   为方便联系交流,留观点医护和留观者建立了一个交流群。刚开始收治密切接触人多,大家有很多不适应,发牢骚,说气话,发脾气是常事。护士黄丽娟清楚的记得那个要报警的刘先生。刘先生40出头,刚开始就表 现出强烈的不适,“这吃的什么东西”,“我们是被判了无期徒刑的人,犯罪还有个期限,我们这叫什么” ,扬言要打市长热线,要报警。一时间,负面言论影响了留观人员的情绪,有人就有了悲观的想法,给医护 人员造成很大的压力。值班医护人员对刘先生耐心地开导,“现在外面都封城了,物资配送比不得平时,医 生护士每天和你吃的是一样,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做好自己的防护,在这里有专业团队,还有什么不放心, 怎么也得为安全家人着想。”

   慢慢地,刘先生情绪恢复了正常。后来,他解除观察回家了。回家的刘先生对留观点医护人员高度信任,他 谈到回去后,感觉周围的人对自己一脸的嫌弃,心里很不好受。医生张艳荣赶紧安慰他,“不要太敏感,过 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听说康复病人的血浆有利于治病,他就在群里咨询,看自己的血 浆有没有抗体,并表示他们夫妻都愿意献血。

  有特殊要求的女士

  30多岁的张女士做过肾移植手术,长期服用药物,用餐也有特殊的要求。刚来留观点,她心里有说不出的恐 惧,这样的条件,自己这样的身体能经得起折腾么。本着求生的本能,她强烈要求转院去武汉。留观点的医 护一边为她认真护理,一边积极向上级医疗机构沟通,鉴于她的情况,可转本市的中医医院,或者转省人民 医院。同时,留观点医护依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转院的潜在风险。经过再三的权衡与观察,最终张女士 选择在留观点留下,到汉川市人民医院做医学检查。

  武汉人阳女士,春节前回汉川探亲。婆家住华南海鲜市场,公婆是确诊患者。老公是密切接触者在汉川碧海 蓝天隔离观察。阳女士和5岁的女儿住在汉川一家宾馆。当工作人员找到母女二人,她们高度紧张,说不出 话,只是哭泣。考虑到孩子小,留观点工作人员把母女二人安排在一个房间。留观点的盒饭孩子吃不惯,值 班护士想办法弄来零食,实在买不到,医护就把自己用来垫肚子的小面包送给孩子。慢慢地,哭闹的孩子安 静了,阳女士也不觉得14天特别漫长难熬,观察期满,阳女士没有合适的去处,留观点妥善解决这个难题。 一桩桩,一件件小事,让她真切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爱折腾的太婆

  年过60的张婆婆,是留观点特爱折腾的“名人”。刚住进留观点,就大喊胸闷,要透气,要下楼转,直接就 往楼下跑。护士好说歹说才算把她劝回房间。

  张婆婆年轻时做过销售,能说会道。值班护士每天轮流安排人和她电话聊天,聆听她的倾诉,倾听她的故事 ,接受她的絮叨。医护还和老人的女儿取得联系,加入微信沟通群,随时掌握老人的心理动态。老人肠胃不 舒服,他们赶紧想办法熬点稀粥暖胃。婆婆性情敏感,想法多,睡眠不好,有些焦虑,他们便请来专业心理 咨询师为其开导,更多的时候留观点医护就是心理服务的志愿者。

  “每逢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有了隔离康复留观点的历练,曾飞和他的团队多了一份冷静和思考 ,那就是理解和配合,责任和担当。

(编辑:吕艳 编审:刘晓平)


(作者: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