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救助站给流浪人员一个温暖的“家”

 “要不是你们收留我,精心照顾我,这一个多月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过呀,这2000元钱是我在开发区打工赚的,你们一定要收下。”4月28日,一名男子来到汉川市救助站以表谢意,站长张蓉婉言谢绝他的好意,鼓励他安心务工。男子名叫邹某(30多岁,江西人),因为疫情无法返乡,于2月11日至3月18日在汉川市救助站接受救助35天后,到汉川开发区一家食品厂打工。

作为救助工作的前沿堡垒,疫情防控开展以来,汉川市救助站第一时间行动,13名工作人员齐心协力、“逆行”战疫,把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多措并举救助流浪人员和滞川人员,设置三个临时安置点,为受助人员守住了安全防线,为他们创造一个“温暖的家”。

架起“连心桥”,温情服务更暖心

疫情无情人有情。疫情期间,汉川救助站大力提供人性化救助服务,让救助工作更有温度。2月10日,汉川市救助站接收了一名四川籍刑满释放人员梁某,安置在站内封闭隔离。隔离期满后,救助站站长张蓉通过聊天和观察,发现他做事勤快,本性淳朴,这名28岁的小伙子身世凄凉,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了,哥姐远在外省较少往来,他一直在新河镇务工为父还债。仅因一时贪念盗电瓶车入刑。张蓉与他多次交谈,帮助他认识错误,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月20日,在疫情积极向好,随着复工复产的开展,救助站还为他找到了一份工作。临走前,救助站为他购置了生活用品及衣物。穿着工作人员为他换上的新衣服,梁某感激涕零地对张蓉说,“我不仅在生活上得到你的帮助,还在心理上给予极大的支持,亲人也没有你对我这样好啊!”

为帮助他们走出消极状态,工作人员发扬不怕麻烦、眼亮手勤的“店小二”精神,落实“点对点”服务。2月27日,家住湖南祁东县的张某琴致电求助,称年前到汉川会网友,后因疫情被隔离在汉川,网友杳无音讯,自己一人短租于汉川一家小宾馆,身无分文。接到电话后,工作人员立即送来救助物资,给予生活帮助。

除了物质上的保障,救助站还主动安排专人和受助人员交流沟通,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缓解受助人员在隔离期间的不安情绪,让他们能够安心隔离。

在人员可以流动后,救助站提前摸排滞留人员去向,根据离站方式分类别、分批次组织滞留人员离站。对于因疫情导致资金困难的,救助站给予短期生活资金补助,确保其在复工复产期间的基本生活保障。

毅然“逆行”齐心协力战“疫”情

1月23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九,汉川救助站全部取消休假,研究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值班制度。该站通过采购、募集等方式,储备了充足的防护服、口罩、酒精和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为疫情期间的防控和救助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连日来,该站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全力战“疫”。站长张蓉一直坚守在岗,既是站内“管理人”,又是受助人员的“贴心人”。其丈夫下沉在沉湖镇防控一线,留下孩子一个人在家。副站长彭洪山腿部做完手术后,一直行动不便,但仍坚持每日带队街头巡查。

在疫情防控期间,汉川救助站延长街面流动救助服务时间,确保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电话24小时保持畅通,救助车辆24小时备勤。加强对街道辖区内车站、主干道、广场、桥梁涵洞、废弃厂房、银行自动取款室等流浪乞讨人员露宿的重点区域进行巡查。积极劝导、护送流浪乞讨人员入站救助,实行集中救助管理服务。

“流浪乞讨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较低,在疫情期间,他们面临更高的感染风险。”疫情初期,工作人员来不及多想,冒着风险,组成防控救助队一起上街一起劝导,护送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回家”。

“说不怕是假的,但工作就得有人来做,关键时刻,我们应该冲在一线。”彭洪山如是说。

分类管理防疫防控零感染

针对流浪乞讨人员长期在外,区域流动性大、身体状况复杂、潜在风险系数高等特点,汉川救助站结合站内实际,严把入站“第一关”,落实站内体温监测制度,做到每日上午、下午“两监测”,一经发现有体温异常者,及时上报并送医检查;对求助人员实行“一人一册”登记管理,坚持每日消毒、清扫、排查、报告,如遇到特殊情况第一时间上报,确保疫情防控高效响应、无缝衔接。

随着管控升级,人员禁止流动,很多外地人员滞留汉川。由于人员众多,救助站在宾馆设置临时安置点,每个宾馆派3名工作人员负责,和服务对象一样,他们吃住在宾馆。为了让临时安置人员住的放心、吃的安心,救助站加大消毒频次,并采取喷洒消毒液、开窗通风换气等多种形式,对安置点、接待大厅、隔离房间、餐厅等人员活动频繁场所进行消毒。每天定时测量安置对象、工作人员体温,及时发放口罩,做到防疫工作不懈怠。食堂每日在确保食品新鲜卫生安全的基础上,加强制餐过程的卫生;对安置点送餐单位加强监督,提高订餐标准,确保安置对象吃的饱、吃的好。站内和安置点广泛开展谈心疏导工作,安抚救助对象长期滞川带来的负面情绪,建立良好的防疫心态。

救助对象在哪里,救助服务就跟进在哪里。除了保障饮食、住宿、衣着等基本需求,少数滞留受助人员因为生活受挫、不了解疫情发展等原因,出现焦虑、恐慌、急躁情绪。家住天门市小板镇的颜某今年30岁,长期服用抑郁症药物,2月18日她入住汉川一家旅社,疫情爆发后滞留汉川,由当地派出所送入救助站。在隔离期间情绪十分不稳定,经常乱摔物品。刚接触时,她让管理人员刘萍“滚”,很是粗暴。刘萍耐心开导,让她与其父亲和2岁的儿子视频聊天,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配以药物治疗,慢慢地恢复正常。疫情趋缓,3月17日,汉川救助站趋车将颜某送回天门老家,全家人感激不尽。

据统计,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汉川市救助站安置滞川人员和生活无着人员47人,临时救助对象40人次,所有救助对象体温正常,健康状况良好,实现了救助工作不停歇、防疫防控零感染。

(编辑:吕艳 编审:刘晓平)


(作者:刘晓平 高振川 吕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