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拔穷根 人才带民——湖南省永顺县科技扶贫工作侧记

5月7日,大山深处的湖南省永顺县哈家村,科技特派员左松云拿着剪子,边讲解边操作示范,手把手指导贫困村民宋红星进行柑橘整枝。

哈家村党支部书记彭楚勇告诉记者,全村原有柑橘品种落后、产量低、品质差,卖不上价,自科技特派员左松云驻村服务后,对症引进“乡村贡柚”新品种,帮助村民提质改造柑橘产业,目前已完成柑橘品改250亩,让柑橘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近年来,永顺县大力推行科技扶贫行动,强化科技特派员精准高效帮扶,全覆盖、全方位、全链条服务县域脱贫产业发展,为县域脱贫攻坚注入强大“芯动能”。去年10月,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会议上,永顺县委组织部作为组织实施单位得到通报表扬。

在永顺县,人才助力、技术支撑,让老百姓通过产业增收致富、脱贫摘帽的梦想正逐步实现。

高效用才 精准科技服务

“五一”假期刚刚结束,永顺县科技特派员潘峰驾车来到高坪乡场坪村,操作无人机喷洒药物,对联点片区猕猴桃果林进行溃疡病统防统治。

作为高级农艺师,潘峰是猕猴桃病害防治专家,负责服务全县各大猕猴桃生产基地。今年以来,面对疫情下的生产困难,他采取分户上门、线上指导等方式,抢抓农时,及时跟进猕猴桃疫病防治,确保果农稳定保产。

针对县域技术人才匮乏,加之地域广阔,科技服务经常捉襟见肘的困境,永顺县将科技扶贫列入脱贫攻坚“十五项工程”,成立由组织部牵头,科工信、扶贫、农业、畜牧等10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科技扶贫作战组,在摸清脱贫一线科技需求的基础上,择优从农业、林业、畜牧、农机、卫计等部门遴选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科技特派员。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从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中聘请技术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

猕猴桃是永顺县主打产业。由科技副县长、省派科技特派员彭俊彩领衔的科技团队,指导永顺县建成万亩猕猴桃生态示范园4个、冷藏库105余座,并成立猕猴桃研究所,引进新品种15个。累计举办防治溃疡病、科学施肥等猕猴桃实用技术培训3800多次,培训农民25.6万人(次),带动猕猴桃产业提质升级。

为让有限的科技人才发挥最大的人才效益,该县坚持技术专长与科技需求相契合,统筹使用省派13名、州派15名和县派190名科技特派员,设立县级科技扶贫专家服务总团及8个片区分团、23个乡镇科技服务工作站,覆盖190个贫困村、32个重点产业区域,点对点为猕猴桃、优质稻、油茶等主要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影响,永顺县科技扶贫作战组根据春耕需求,及时发起“抓防疫、促春耕”决胜脱贫攻坚科技服务行动,组织190名科技特派员及农技人才在落实防疫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分组下乡、配送物资、线上指导等方式,为农户送去春耕“及时雨”。

柔性引才 助推产业升级

2020年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茶学家刘仲华与永顺县人民政府就“永顺莓茶”发展签约,挂牌刘仲华院士“永顺莓茶”研发推广工作中心,通过校地合作、院士助力,为“永顺莓茶”发展“加速”。

“邓院长的到来就是一场‘及时雨’,让松柏‘优质稻+产业项目’发展提速提质。”松柏米业公司负责人王立斌介绍,去年经县委组织部、县总工会牵头,“松柏大米”研发团队工作室暨邓华凤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松柏米业公司正式挂牌,今年春耕以来,依托水稻专家优势,该公司大力实施“稻田+农业”优势项目,提升优质水稻特色产业产值。

作为湖南省首批柔性引才试点县,永顺县立足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强化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理念,加大专家人才引用力度,实施人才服务产业的“一站一室一办”平台建设,先后成立了姚茂君“永顺莓茶”研发专家工作室、左孝荣劳模创新工作室、王军劳模创新工作室、李双劳模创新工作室、魏大云劳模创新工作室等由权威专家或省级、国家级劳模领衔的工作室7个,带动产业升级、农民致富。

“专家工作室聚焦补链、强链、延链的全产业链,依托专家人才技术专长和引领作用,推动基地建设标准化、形象口碑品牌化、分级定价规范化、产品营销信息化、科研创新精深化。”永顺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县科技扶贫作战组组长李延堃说。

用心护才 盘活人才动能

2019年10月18日,永顺县首次科技扶贫专家惠农竞赛活动成功举办,省、州、县三级13个科技扶贫专家团队同台竞技,通过个人陈述、现场答辩、专家点评三个环节,让科技特派员在同台竞技交流中切磋技艺,既有力有效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又掀起全县科技扶贫服务新热潮。这是永顺县完善服务管理、激发人才能量的一个缩影。

该县出台支持和鼓励县选派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政策,倡导各类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领办创办企业或以技术入股、管理入股等方式获取报酬,形成利益共同体30余个。

整合资金1250余万元,保障科技扶贫工作落实落地。为每个扶贫村预算3000元科技惠农工程培训经费,按3000元/人/年的标准安排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实行技术培训补贴激励政策,让科技特派员“传经送宝”更有干劲。

同时,通过建立青年人才党支部、科技特派员结对带徒、“长征带”教育扶贫工程等举措,培育一批留得住、有潜力、用得上的本土人才,打造“永不走”的科技服务队伍。

截至目前,全县共形成了9大农业扶贫产业,共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基地112.9万亩,带动5.2万户20.5万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在9大农业扶贫产业中,油茶和猕猴桃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县共发展油茶42万亩,其中新造油茶18万亩,低产林改造24万亩,年均产茶油5000吨,实现产值6亿元,带动贫困户1.8万户7.4万人增收脱贫;发展猕猴桃11万亩,带动贫困户0.8万户3.5万人增收脱贫。


(作者: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