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闸上值守
最后一孔闸门凌晨关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宋效忠 通讯员杨青 易剑君
“砰”地一声,随着汈汊湖泄洪南闸最后一孔闸门落下,7月14日零点,汈汊湖首次主动调蓄分流削峰圆满完成。
“闸门两侧水位差从原来的2.4米降至0.55米。一侧的五房台水位下降0.49米,另一侧的调蓄区水位上升1.4米。”正在现场指导防汛的汉川市委组织部部长郭保东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汈汊湖是全国最大内陆型封闭式湖泊,其调蓄区面积共48.7平方公里,水位每上涨1米,多蓄水约4800万立方米。从7日启动分流以来,调蓄区水位上涨1.4米,共分流洪水6700多万立方米。
离闸不远处,是移动的灯光。走近一看,一道长约900米的子堤上,人影浮动,汈汊湖养殖场党委书记方寿生正带队巡堤。
“水面比汈汊村五房台湾高出1.8米,湖泊已成悬湖!”方寿生介绍,按照省防指调度方案,调蓄区水位涨至警戒水位25.5米时,停止分流削峰。为减轻流域防汛压力,汉川市防指自加压力,决定继续分流。截至今日零点,水位上涨至25.86米,比原计划多分流洪水1500多万立方米。
水位上升,意味着五房台等6个自然湾可能被淹。4日开始,养殖场未雨绸缪,组织劳力1100余人次,先期用泥土和沙袋筑起高约1米的子堤。方寿生用手一指,“子堤远不只900米长,还有2000多米,现在肉眼看不到。子堤将整个汈汊村保护了起来。”
11日,水位超过警戒线。为确保湖堤安全,养殖场组织劳力,将子堤加高至1.5米。记者现场看到,水面离大堤顶部仅二三十厘米,但大堤上筑起的子堤,将湖水牢牢“锁”住。
汈汊湖五房台湾附近筑起子堤
调蓄区分流完成,不等于大功告成。“北干渠、三支渠等险堤险段,晚上一定要加紧值守!”作为汉川市汈汊湖流域防汛指挥部指挥长,郭保东反复叮嘱方寿生。
14日0:05,湖水离北干渠大堤顶部虽只有0.2米,但堤上加筑了0.5米至0.8米高的子堤。“约10公里长的大堤上,300多人通宵值守。要确保万无一失。”方寿生表示。
汈汊湖原本是一个泛洪区。前些年,汈汊湖调蓄区水面被人为分割,鱼池众多。考虑到渔民的利益,湖区未曾主动调蓄分流。养殖场场长陈红霞介绍,如今,鱼池间的堤埂被拆除,汈汊湖重现浩淼烟波,主动分流削峰条件成熟。
夜风吹过,湖区传出水鸟的叫声。闸下的湖水中,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
“分流这几天,大量鱼虾逆水游至闸口处,引来至少数千只鸥鹭。白天,鸟们在湖上飞翔觅食,不少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方寿生分析,退垸(渔、田)还湖以来,水面连通,鱼虾增多,汈汊湖的水鸟多了起来。
方寿生表示,下一步,将争取项目,加固湖堤,增强汈汊湖调蓄功能,进一步减轻流域内天门、应城、汉川的防汛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