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扶贫工作队长蒋名鹏的心声: 我扶贫 也受滋养

90后的我,出生在农村,读书在农大,就业在农业农村局。2019年4月,我主动请缨到垌塚镇祝溪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长(驻村第一书记),用一名党员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从农村来,到农村去。”

初到村里,镇领导调侃:“小伙子,年轻阳光,还没结婚吧。”我笑着回答:“我是来扶贫的,村里脱贫了,我再脱单。”“这么年轻,下来镀金的吧”、“又没农村工作经验,做不了啥。”对有些不同的声音,我不反驳,我深知,只有用实际行动去获得认可。

我从眼前从点滴做起。祝溪村2019年有8户16人要脱贫,并且还要实现整村脱贫出列。我来时已4月份,离10月份的考核只有半年时间。4月9日一安顿好,我便与村干部见面座谈,了解村基本情况,紧接着入户走访,主要了解贫困户当前生活中的困难,着力解决更好将政策落实到位的问题。走访发现,8户贫困户家庭生活困难,没有经济收入来源,低保保障兜底不够;2人精神残疾鉴定未能办理,残疾人“两补”待遇未能落实;1户自来水未安装,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问题发现后,通过逐级上报,争取市民政和市残联支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贫困户得到了切实的实惠。

要实现整村脱贫,村级条件要达到“十通十有”。我找到村里的薄弱环节,一是村级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二是村办场所条件差,三是产业扶贫基地有待建设。争取扶贫项目资金153.4万元,铺设了水泥硬化路930米,碎石路6240米,涵管4455米,新增了机泵站2台。争取市农业农村局资金5万元,对村办场所进行了修缮,并设置了扶贫宣传栏、村务公开栏,为扶贫宣传创造了条件。争取供电所支持,为虾稻产业基地架设电杆,实现了通电,助推了产业发展。村里的老支书很高兴:“2016年这里被淹了后,村里这几年环境都太差,到现在算是真正变好了呀。”

通常情况下,一周五天四夜的工作,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变成了日夜在村坚守。做宣传、测体温、保供应,是每日与村民打交道的事。听过埋怨,受过冷眼,村民们时有不配合、不认可,这在情理之中。谁愿天天被关在家里,多数村民常年在外务工,家中生计全靠务工,被疫情阻隔了外出的路,谁能不着急。54个日夜,最后一次登记村民外出务工去向时,听到了“幸好有你们天天在这里,守护了我们的生命健康”,这时,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疫情缓解后,为帮助村民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在了解到大家的种植意愿基本以水稻为主后,我通过向局领导反映,争取政策支持,为全村80余户种植水稻农户发放“广两优香66”种子2400余斤,可种植1200亩,后续又跟踪提供了农药、化肥,累计价值10余万元。

防疫未了,防汛又在风雨中“上线”。祝溪村紧邻老观湖和汉北河,地势低洼,2016年的洪灾让祝溪村遭受重创,今年降雨时间长,雨量大,老观湖防汛压力大,直接威胁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与村“两委”商议,工作队员与村“两委”成员带头,严防死守险段,村民积极参与,24小时轮值,就这样与村民一同战斗了一个月,期间,大家更熟络了,也增进了感情。

事事带头当表率,打好群众基础,工作更好做了,村民参与整村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各项政策宣传入户也变得简单,村里开会村民参与度高了,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在提高。

付出汗水,祝溪村民一天天幸福感提升,我倍感欣慰和自豪。

(编辑:郭俊杰 编审:刘晓平)


(作者:刘俊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