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小基地,脱贫大舞台

精准扶贫,就业先行。就业工作如何抓住农村产业扶贫的关键点,如何让就业扶贫与精准脱贫只有一步之遥,汉川市人社局给出的答案是“就业基地”。通过引企业入村,帮群众就业,促集体增收,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汉川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包保的竹筒村,在革命老区韩集乡,全村总人口1769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96人,是全市86个贫困村之一,没有产业是竹筒村致贫的主因。

汉川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驻村工作队认识到致贫的原因后,经过多方考察论证,萌生了建立就业基地的想法。然而,就业基地怎样建?资金从哪里来?如何实现企业、农户、村集体三方共赢?一道道难题,摆在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驻村工作队员的案头。

在韩集乡政府的支持下,竹筒村决定利用村集体闲置厂房、校舍、空置地等资源,挨着村委会建立一个就业基地,由文虎服饰负责经营,采取个人和村集体两边共同管理的模式。韩集乡和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投入的资金作为村集体的入股金额,无论企业经营是否盈亏,每年向村集体缴纳租赁和管理费8万元。

竹筒村的扶贫产业在村头悄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托起了全村致富的新希望。今年52岁的黄先进是竹筒村精准扶贫户,智力残疾的他一直在家种田,微薄的收入支撑着日子。经人介绍,他进入就业基地文虎服饰服装厂上班,“在这里上班,工资一年可以拿到2万元,比种田划算多了。”当有人问起他时,他笑得合不拢嘴地说。

“就业基地从立项到建成,韩集乡和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投资规模接近30万元。”驻韩集乡竹筒村工作队员李光祖说,从场地选址、购买办公设备、车间运行,处处都可看到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扶贫工作队的身影。对于竹筒村就业基地,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也提供配套服务,送政策、送服务、送培训到村,就业基地招聘一名建档立卡人员就业补贴2000元,还可以享受2年免息担保贷款,贫困人员参加培训还可享受每人每天20元的生活补助。

扶贫小基地,秀出了大舞台。“竹筒村就业基地建成以来,已解决精准扶贫对象就业问题5人,下一步打算再从周边村吸纳10多位精准扶贫对象进厂打工,总体用工规模将达到70人,可以解决20个家庭脱贫。”就业基地负责人涂文虎说。

如今,这个集生产车间、库房、办公室、食堂为一体的服装加工厂一派繁忙景象,缝纫机的塔塔声和指导员来回穿梭的身影,使得这个就业基地充满活力。60多个村民放弃了在外务工的岗位,在村里成为名副其实的“上班族”。

村支部书记张桂林充满希望地说,把就业基地设在贫困户家门口,既解决了贫困户就业难题,增加了贫困户收入,还破解了企业用工难,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可谓是三方共赢。

(编辑:吕艳  编审:刘晓平)

(作者:通讯员 顿小亮 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