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种、养殖业向规模化、生态化转型发展不仅有助于提经济效益,生态环境还能得到改善。在汉川市庙头镇有一家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园内种植大棚傍水而建,池中养鱼;鸡舍果林交错布局,鸡鸣果树颠,还有贫困户在此实现了就业脱贫。
穿过一片荷塘,便能看见四梅农业种植基地的大棚。四梅农业种植基地里共置办了23个经济作物大棚,分别种植火龙果、芦荟和草莓,在人工翻锄,育苗,培植的基础上,在大棚内安装了自动浇水滴灌系统,帮助农户省时省力地完成每天的劳作任务。
大棚内,火龙果树整齐的排列在规划好的支架上,饱满粗壮带刺的茎叶是务农人精心培育的结果,营养充分,果实才会饱满可口。长在茎叶上的花盛开后打了蔫儿,农户介绍,火龙果的花在傍晚六、七点盛开,翌日太阳升起,花也就谢了。青黄色的花瓣垂在茎叶上,花开过后,便会结果了。
因为选址毗邻汉江,取水方便且气候适宜,因此在经济作物选择上,芦荟这类亲水作物是为首选。基地内的芦荟品种均可食用,只需将芦荟叶片洗净,剥开外皮,胶状果肉便会显现,芦荟果肉亦能用作美容产品的原材料,可谓浑身都是宝。
由于土地营养、水分充足,芦荟大棚是杂草疯长的重灾区。“我们自留基地面积是500多亩,种养结合循环,在整个种养殖过程中,种植不打农药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剂,所以种养过程中需要的人工相对多一些。”合作社负责人王红霞介绍,种植基地均采取生态种植技术,不采取任何药物消杀。
虽然今年的降水给种植基地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是没有浇灭务农人发展致富脱贫的决心,为了帮助周边贫困户增加收入,也是为了吸收大棚所必须的人力,种植基地对周边村民都抛出了橄榄枝。
在种植合作社长期务工的贫困户,张海舟算一个,“我是去年年初到这个四梅种养殖合作社上班的,平时就是管理蒿草、耕地、整理苗圃、播种一下菜苗。”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多,张海舟对园区的工作任务十分熟悉,做起事来也很熟练。
合作社包吃住,张海舟每个月在合作社领到工资,日子越过越红火,他在去年年底已经顺利脱贫。
除了种植业,四梅种养殖合作社还养殖了相当数量的土鸡、土猪,在四梅农业养殖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在鸡舍收、选鸡蛋。穿过鸡舍后门可以看见一片桃林,鸡群为桃树提供了天然养料,桃树的果实经过加工制成饲料,形成一种自然的生态平衡。养殖基地内,还种有其他果树,本土的柿子树已经结了满树的果实,果树下有鸡群纳凉。四梅养殖基地每年还会向种养殖合作社的社员提供植株幼苗和鸡仔,并提供技术支持,待到合作社农户养成,合作社会帮助社员寻找销路,完成种养殖致富道路的最后一步。
目前,四梅种养殖合作社正在开拓发展采摘农业,积极开发荷塘,打造人坐钓鱼台,鱼戏莲叶间的假日休闲娱乐项目,吸引游客来基地感受泥土气十足的农家乐。
(编辑:李欢 编审:刘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