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处俊(607年-681年),字处俊,安州安陆人。唐高宗上元初迁中书令,开曜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五,著有《两唐书志》。
汉川霍城遗址位于城区西北角,因郝处俊曾担任汉川(古名甄山)县公。并在此地筑城而得名。
据《旧唐书.卷八十四.列传第三十四.郝处俊传》郝处俊,安州安陆人也。父相贵,隋末,与妻父许绍据硖州归国,以功授滁州刺史,封甑山县公。
《同治汉川县志卷十五.城垒》郝城,在县西北五里。《闻见集》:唐郝处俊筑。《唐书》:处俊,安陆人,父相贵,因隋乱与妇翁许绍据陕州,归国拜滁州。处俊袭父爵,为甄山县公。
《光绪德安府志卷之十三.任务一.仕迹上》郝处俊 安州安陆人也。年十岁余,其父卒于滁州,父之故吏赙送甚厚,满千余匹,悉辞不受。及长,好读《汉书》,略能暗诵。贞观中本州进土举,吏部尚书高士廉甚奇之,解褐授著作佐郎,袭爵甑山县公。
郝处俊的舅父许圍师在唐高宗龙朔二年任左相,其孙女嫁给了诗仙李白。
郝字在本地土话念霍(音),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今天的霍城。遗址发掘于八十年代初期,占地约七万五千平方米,堆积物厚约3米,依次叠加有新时期龙山文化、西周文化和隋唐文化。采集文物标本有石斧、石铲等石器,陶罐、陶鼎等陶器。1992年1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政发166号文件公布霍城文化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郭俊杰 编审:刘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