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的烟云,我们似乎听到当年八路军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惊天喊杀声:
一大队侵华日军正慢行在狭长的山谷中。突然,埋伏在山地上的八路军向他们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愤怒的炮弹炸响,仇恨的子弹射出,打得敌人人仰马翻。冲锋的号角吹响了,英勇的八路军指战员就像猛虎下山,冲向惊惶失措的侵略者……
金浪、曹思明合作的油画《平型关大捷》,生动地再现了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附近围歼日本侵略者的场景。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正式拉开大幕。8月22日,我们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作为抗日先遣队,从陕西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前线。
此时,日军的铁蹄已踏上晋北。9月中旬,日军攻占大同及灵丘等地。21日,日军又逼近平型关,企图取道攻打太原,吞灭山西,进而占领整个华北。
为阻止日军突破平型关,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决定组织平型关防御战,并致电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要求配合。于是,朱德电令一一五师“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
一一五师主力由红一军改编,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义十分重大。为战之必胜,林彪和聂荣臻事先到平型关和灵丘县西观察地形,并将伏击作战计划电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获得同意。
23日中午,林彪和聂荣臻召开一一五师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林彪向各团详细下达了战斗任务。
当日午夜,一一五师主力冒雨急行军,于次日拂晓前进入乔沟一线南侧山地设伏。乔沟位于内长城平型关东侧,沟长4公里,东北西南走向,峡谷中的道路只有三五米宽,仅能容一辆汽车通过, 两侧是20多米高的陡崖,沟内没有任何藏身之地。这里是绝好的伏击地。
25日早晨7时许,日军开始出现在沟底公路上,汽车队、马车队如弯曲的长蛇,缓慢行进。这是坂垣征四郎手下的所谓“皇军王牌”第五师团,骄横的他们哪里知道,八路军一一五师已在此处布下了伏击的“口袋”。
“立即开火!”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两侧山坡上射出的子弹如暴雨般倾泻。手榴弹把路面炸出一个个大坑,迫击炮把敌人的汽车炸开了花。一一五师各团将日军大部队 “拦头”、“斩腰”、“断尾”, 分割包围,猛击痛打。
日军陷入一片混乱。一一五师各团从山地上争先跃起,猛虎般冲向敌群,与敌人展开激烈的白刃战、肉搏战。八路军指战员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杀敌,经过6个多小时的血战,终于将山谷中的日军全部歼灭。
激战同时在乔沟的制高点老爷庙展开。遭受伏击不久,被围困在西段路上的日军集合兵力,抢占了老爷庙前的高地,对八路军进行拼死反击。争夺老爷庙高地成了平型关战斗胜利的关键。一一五师所属团向老爷庙发起强攻,经过一次次浴血拼杀,最终夺取了这个重要高地。
伏击战打响后,附近的日军立即向乔沟增派援兵,妄图解救被围困的同伙,结果被一一五师所属团全部击溃。
一一五师首战平型关,投入了4个团、1.2万余人的兵力,共计歼敌千余人,击毁日军汽车近百辆、马车200余辆,缴获大批枪炮弹药以及食品、被服等,战果辉煌。但战斗也是惨烈的,八路军有600余名指战员伤亡。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9月26日,毛泽东高兴地致电朱德:“祝贺我军的第一个胜利!”蒋介石也致电祝贺嘉勉。延安《新中华报》、南京《中央日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广播电台以及英、法、美等国家的报纸、电台,纷纷报道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消息。
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师抗日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