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城市政协主席齐聚汉川,共商汉江黄金旅游带建设

10月27日至28日,汉江流域城市政协联系协作会第十一次会议在汉川举行,汉江流域15个城市政协主席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与会,围绕“创新发展全域生态文化旅游,合力打造汉江黄金旅游带”建言献策。

会议认为,今年是国家批复《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3周年,创新发展全域生态文化旅游、合力打造汉江黄金旅游带,实施“大生态”保护战略、“大旅游”提升战略、“大项目”带动战略、“大体制”创新战略,对于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会议指出,汉江流域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具备区位、资源、人文、品牌、政策等多重优势,是汉江流域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汉江流域全域旅游格局尚未形成,在全域规划、资源整合、协同机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旅游标准体系等方面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流域各城市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会代表就推进汉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建言献策。

争取国家层面推动。构建全域资源要素整合、空间整体优化、产业融合联动、全时全季拓展、全民共建共享的流域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共同呼吁、合力争取建立国家层面的汉江流域交流协作平台,共同争取设立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基金,从国家层面编制汉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建立鄂豫陕三省政府高层协商机制,建立协调机构和会商制度,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共同解决跨省域重大问题。

构建协同发展机制。成立汉江流域城市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行业协会和旅游集团;借鉴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长三角旅游推广联盟、大别山旅游区域合作联盟等经验做法,整合汉江流域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开展汉水文化论坛,联办大型旅游推介活动,打造汉江旅游对外统一IP形象,共建汉江旅游大品牌,共同推进区域旅游业协同发展。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兼顾、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组织客源联动互送、联合拓展旅游市场、建立联合处理机制、促进项目合作开发、加强行业交流互动、共享旅游信息资源、共同打造精品线路等方式,实现优势资源共享、统筹机制共建、企业主体共铸、市场产品共创、发展平台共搭、特色品牌共彰、专业人才共用、合作利益共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构筑生态旅游廊道。从源头上规范供水、用水、排水行为,实施绿色田园乡村保护行动,构建汉江水系生态廊道;规划建设沿江绿化带,推进沿汉江干流生态林带、国家储备林建设,建立健全汉江流域生态保护协调联动机制,在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上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执法;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统筹协调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引江济汉等水资源配置工程,争取将汉江流域岸线保护利用纳入长江大保护范畴,争取国家部委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试点,争取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扶持。

优化流域交通网络。利用汉江岸线资源、境内汉江航线连接长江“黄金水道”的水上优势,加快建设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汉江航运中心,开发水上旅游航线,推进汉江、长江“江海直达”航线的无缝对接;不断完善以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为支撑的区域轨道交通路网,共同推进武西高铁汉中—安康—十堰段、西安至十堰段、武汉直通线和通用机场建设,加密襄阳机场、南阳机场、十堰机场、神农架机场等旅游机场的航线航班;打通沿汉江城市之间、相邻县市(镇村)之间、景区景点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打造“无障碍通行”;加快沿汉江国省干线升级改造,重点加强流域内省际通道建设,促进省际间互联互通,构建流域快旅慢游交通体系。

培育旅游示范带。依托汉江流域内的秦巴自然风光、汉江人文风情、特色历史文化等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优势,培育一批旅游功能多样、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产品优化的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示范点;依托汉江流域境内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三源交汇的深厚人文底蕴,加快建设汉江历史风光游廊和汉江运河风情游廊;围绕寻根问祖、饮水思源、两汉三国、诗人游踪、道教太极、孝善美德、商帮驿站等特色主题,重点推出如汉中古汉台、旬阳太极城、十堰武当山、随州炎帝神农故里、襄阳古隆中、孝感丹阳古镇、武汉黄鹤楼等一批汉江流域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样板区;整合流域内旅游、文化、外宣、商贸、媒体等宣传资源,以地缘连成线,以文脉抱成团,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特色景观旅游古镇古村落、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等,推出一批乡村民宿、自然风光、汉水文化、楚汉风情、名人故里、红色传承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鄂豫陕毗邻知名旅游品牌。

会议决定,汉江流域城市政协联系协作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在潜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