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4年前我还在广州打工,听说回家搞养殖能致富,便带着在外打工10年攒的所有积蓄返乡创业,现在通过养鸭年收入稳定在20万左右,可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如今,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张小虎乐呵呵地说。

张小虎,今年37岁,家住汉川市湾潭乡大洲村。2017年,张小虎在湾潭乡党委、政府和村干部的帮助下,建起了占地10亩、连厂房加住房共3000多平方的养鸭场,并对口温氏集团提供鸭苗、饲料、技术、药物,待鸭苗长大后,温氏集团统一回收销售。

“大夏天,小虎的鸭场我们都不敢进去,又闷又热又难闻,一般人可吃不了这个苦啊。”连续任职20多年的老村支书谈起张小虎养鸭的事,十分赞叹。

确实,养鸭不仅是个技术活还是个苦力活,小鸭苗就像新生儿需要呵护,温度最难把控,冬天需要取暖,夏天需要降温,天气冷了连续烧煤,夜晚整宿不能睡。粪便也需要及时清理,里面的氨气过重便无法进入。虽然非常辛苦,但养殖的鸭属于“白番鸭”,销路好价格高。经过张小虎的苦心经营,养殖场第一批出栏了12000只“白番鸭”,纯利润收入达到18万元。

之前都是家里人帮忙喂养,忙的时候还会聘请10名左右临时工,村里的留守妇女、老人,还有年轻劳力每天100到200元不等的工资,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养鸭场逐渐步入正轨。

看到养鸭场的前景和效益,张小虎也是信心满满。“我会将我的养殖经验向周边村民进行推广养殖,大家共同发家致富奔小康。”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共同富才叫真正的富裕。“接下来,我会关注更多村里的贫困户,他们大多身患残疾,生存能力差,养殖场争取为贫困户提供更多岗位,带领咱们乡村民共同致富。”

今年27岁的张名育是大洲村一位精准扶贫户,父母早逝,身患残疾,村里人都喊他“哑巴孤儿”,但他人还比较忠厚老实,张小虎的养殖场开了,便第一个就聘请他去帮忙。

2020年,张小虎决定扩大养鸭场的规模,因为资金不够,在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的帮助下,精准扶贫户张名育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到银行贷款5万元入股养鸭场,“哑巴孤儿”摇身一变成了“养殖场合伙人”,每年分红5000多元。

“有了稳定的收入,小虎的种养殖场还包吃包住,‘哑巴孤儿’的精神状态好多了,大家都在给他物色媳妇呢。”村支书说。

打工仔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2017年张小虎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18年被党组织批准为入党积极分子,就在今年10月他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如今张小虎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自己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张小虎说:“虽然很累,但是每天看见一群群鸭子在‘嘎嘎嘎’地叫,我就觉得人生充满了希望。”如今在汉川市湾潭乡,还在不断涌现出像张小虎一样的有志青年。

(编辑:吕艳)

(作者:融媒体通讯员 张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