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桶工”孙进华的脱贫之路

12月6日,在汉川市韩集乡马港村,“挂桶工”孙进华正在将塞得满满当当的垃圾桶拖送到垃圾车上,拖桶、挂桶、倾倒、垃圾桶归位,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

孙进华今年48岁,2013年12月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其患有糖尿病,妻子患有智力二级残疾,女儿在武汉一所大学读书,儿子在汉川市中职就读。

这几年,靠着自身不服输的拼劲和国家的政策帮扶,孙进华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我不想只打些散工,收入不高,也不稳定,以后小孩渐渐大了,上学开销也会比现在大,我想让你们帮我找份工作,有份固定收入,不管多苦多累都行!”2017年1月,一直靠着打零工、种植自家4亩土地的孙进华找到驻村扶贫工作队和驻村干部殷切地说道。

2017年3月,乡扶贫办、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多方奔走,在韩集乡荣峰公司为其找到了一份在集镇区域跟车的保洁工作,每月工资1600元;同时利用光伏收益聘请孙进华担任村里的“挂桶工”,主要负责将该村主干道上150个垃圾桶内的垃圾拖送到垃圾车内,清理运走,每月工资800元。

起初,扶贫驻村工作队还担心孙进华干不长这份工作,况且,同时承担两份任务较为艰巨的工作,对于患有慢性病的孙进华来说,辛苦程度不言而喻。

夏季垃圾腐败,垃圾桶旁蚊蝇铺天盖地;冬季寒风凛冽,孙进华的面部、手部常常被冻裂出一道道血口。但是孙进华始终毫无怨言、兢兢业业,这一干,便是4年。

“孙进华是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孙进华是个闲不住的人!”在韩集乡,说起贫困户孙进华,村民们不由得啧啧称赞。

已经有了两份工作的孙进华,工作之余仍然闲不住。

2018年12月,孙进华流转22亩土地开挖池塘养殖小龙虾,依托国家金融扶贫政策,扶贫驻村工作队为孙进华办理了5万元的免息贷款,再加上亲戚朋友的资助,共筹集了10多万元启动资金,孙进华便风风火火地开始了他的养殖事业。

2019年1月,初次接触小龙虾养殖的孙进华一筹莫展,有着丰富小龙虾养殖经验的村支部书记孙光中闻讯后,上门一对一教授小龙虾养殖技术。孙进华在空闲时间也时常潜心研究养殖技术,或者向周围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学习,并且积极参加乡里举办的养殖培训讲座,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养殖能人传、帮、带,加上自身勤奋钻研,如今,孙进华也由昔日的养虾“小白”变成了现在的“老师傅”,小龙虾养殖收益越来越好。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多读点书,将来有个轻松、体面的工作。”孙进华说。

孙进华女儿今年读大四,很懂事,知道家里条件不好,周末做兼职赚生活;儿子享受了“雨露计划”,每年可补贴3000元;即便如此,两个小孩每年学费和生活费仍需要近3万元,孙进华本着不等、不靠、不要的思想,夫妻俩能省则省,靠打工和小龙虾养殖收入供两个小孩上学。

家境贫寒的孙进华始终觉得,读书可以改变人生、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不管日子多苦、多难,宁愿自己累一点,多干一点,多赚点钱,也要尽最大可能送孩子上学。

“自从这几年收入增加了,爱人的精神状态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女儿现在也找到公司实习了,有了稳定的收入,以后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谈到以后的生活,孙进华和爱人笑得更欢了。

“打工收入28000元、小龙虾养殖近20000元、低保金收入10560元、残疾补贴1800元……孙进华家庭今年年收入6万多元,孙进华家庭早在2017年就脱了贫,摘了帽。” 孙进华的精准扶贫包保人严姣华欣慰地说。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凭着这份不服输、不畏难的拼搏劲头,孙进华一家的日子将会更美好、更红火。

 (编辑:刘国海  编审:刘晓平)


(作者:融媒体通讯员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