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才:执着在梦想的天空

学校就是他的梦想舞台,孩子就是他的梦想精灵,校园就是他的梦想天空。他是汉川经济开发区联心小学教师胡金才。

圆自己的教师梦

1963年8月,胡金才出生在民乐乡柘树村。因为一场高烧,他的人生被彻底改变,不足一岁的他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左腿严重萎缩,走路、做游戏成了他童年最大的奢望,眼看着同龄人都上学了,他却只能一个人在家里呆着。

一个阳光温暖的上午,柘树小学的高桂英老师和几个学生来到胡金才家,他们说要帮他圆上学读书的梦。从此,贫穷、偏僻的柘树村便多了一幅彰显人间大爱的流动风景画:一位老师、两位同学、一辆旧自行车,穿过田野,走向被柘树笼罩着的知识的殿堂——柘树小学。坐在干净的教室里,沐浴者知识的阳光,感受同龄人的关爱,胡金才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名像高老师那样胸怀大爱的好老师,是他童年时期最大的梦想。

1979年7月,幸运降临到他身上,他成为柘树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走上了梦想的“三尺讲台”。

圆特困生的求学梦

2001年秋,胡金才在开学走访中,发现一个叫高义千的女孩10岁了还没有上学。“不能让孩子成为文盲,不能让孩子失去希望,”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海。他了解到,高义千的父亲年近五十,母亲丧失劳动能力,家境非十分贫寒,姐妹两人选择让小女儿读书。得知这一情况,他当天一放学便直接来到她的家,眼前的景象让他触目伤怀:房顶有一个破洞,灰暗的十瓦灯泡连着两间小屋,一扇房门歪歪斜斜靠在房门边,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胡金才说明了来意,孩子父母低下斑白的头。她的母亲躺在床上低声哭泣,然后是好长时间的沉默,“胡老师,难啊……”,她的父亲面带愧色,一边说一边猛地吸着烟。看着高义千赤着脚站在他的身边,头发上还夹着几根杂草,身上的衣服短一寸长一寸短的,他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一个“难”字像楔子嵌在他的心头,他心情沉重地回到家中。晚上,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刚一闭上眼,孩子乞求的眼神又映入他的脑海,朦胧中高义千拼命地向他叫喊:“老师,我要上学,我要上学!”。

这个梦让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高义千同学那不甘失学的苦痛与挣扎,犹如他当初如婴儿般坐在车椅中渴求上学的情景。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的心也跟着湿润了。

第二天天一亮他就到集市上买了一个新书包,怀揣着学生捐赠的80元钱和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再次来到高义千家。孩子的父母忍不住痛哭起来,“胡老师,再苦再累,我也要让高义千去上学”。他也郑重承诺:孩子在校期间的所有费用由他承担。兴奋的高义千激动大喊:“我能上学了,我能上学了!”

十年中,他竭尽所能的资助高义千同学。寒暑假,他还帮她补课,请家教。2011年高义千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如今她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圆学困生的求知梦

2003年,他很荣幸成为了一名公办教师,被安排到百里之外的韩集乡支教两年,于是他来到韩集乡最偏远的英豪小学。

陈丽是他班上的学困生,第一次数学测试仅得了38分,他利用周末走访了她的家。家长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比较着急,不停的反思自己因家事繁忙忽视了孩子的学习。此后,他对陈丽的学习更关注了,每天利用课余的时间帮她巩固当天的学习内容,还主动上门帮她家做农活,并给家长指导一些教学方法。在家长和他的共同努力下,陈丽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期末考试数学考了83分,并在第二学年当选为数学课代表。

从教四十多年,他帮助了28名经济困难的学生,力所能及的圆贫困生的求学梦,倾心竭力的圆学困生的求知梦。今年疫情期间,他积极参加社区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上好每一节网课,线上线下相结合督导学生上网课的质量,作业完成情况,通过网传和上门收取完成作业的批改,随时通过多种方式保持与家长及学生的沟通,始终兢兢业业的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因为他工作勤奋,曾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荆楚模范”、 “孝感模范”、孝感市“先进教师”、 “汉川模范”、“汉川市师德标兵”、“汉川市许世辉优秀园丁”、“感动汉川十大人物”、“汉川市最美乡村教师”、“汉川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等称号。他不是魔术师,更没有点石成金的道行,但他有爱心、耐心、信心,他坚信一个理:有梦想,就会有动力;有梦想,就会有出彩的人生。

如今他已年过五旬,他仍然执着的追求着他的教师梦——名师梦,仍然执着的编织着理应属于每一个学生的成人梦、成才梦。在他的梦想天空中,永远有做不完的梦,既为自己,也为学生。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教师就是打造这只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让我们满怀激情,抖擞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怨无悔,勇往直前,吧努力奔跑的身影,留在新时代的底片中,用自己勤劳和智慧,为人生添上色彩斑斓的一笔。

身残疾,鬓已白,又何妨?“春种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枝头”,这就是他的执着追求。

(编审:刘晓平)

(作者:记者 鄢荻 通讯员陈琛 曾君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