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让山头绿 又让群众富

一场大雪过后,山东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椿树沟村层峦叠嶂的山林银装素裹,昔日潺潺的溪水成了冰瀑,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前不久,蒙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为山东省唯一一个同时拥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块“牌子”的县(区)。

蒙阴县位于沂蒙山区腹地,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上世纪80年代,这里“越穷越砍树、越砍树越穷”,“靠山吃山”让蒙阴水土流失面积达1231.5平方公里,12万人未解决温饱问题,是“全国首批重点扶持贫困县”。“失去绿水青山难保金山银山”,醒悟过来的蒙阴人抓住山区开发和脱贫攻坚机遇,大力开展整山治水、荒山绿化,实施连片治理,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把“生态立县”战略牢牢确立起来。

站在蒙阴街道吴家山山顶举目远眺,成片的侧柏郁郁葱葱,黄栌、榛子等苗木点缀其间。而从前,这里只是一片荒山秃岭。

2019年开始,蒙阴县探索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社会资本、培育民间林长”机制,吴家山也迎来了首位“民间林长”——张荣军,他创办的公司作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实施方,负责吴家山的绿化和管护,种植3年确保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验收达标后再统一交还政府。2019年,蒙阴遭遇了多年未有的干旱天气,张荣军组织人员先后7次抽水上山,为苗木“解了渴”。

在山东县级层面率先设立“生态文明发展中心”,建立生态发展占总分值73%的考核机制,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生追究机制……一项项体制机制创新,在为荒山治“秃”、披绿的同时,更让蒙阴树立起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导向。按照“山顶松柏戴帽、山腰果树缠绕、山脚水利交通配套”的布局,蒙阴县治一片、绿一片、富一片,全县9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10万多亩跑肥、跑土、跑水的“三跑田”变成了增绿、增产、增收的“三增田”。近年来,蒙阴县年均造林2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目前达到54.69%。

既让山头绿,又让群众富。蒙阴县找准“生态”与“富民”的结合点,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锁定林果种植作为基础产业。“好山好水出好果”,种植苹果让蒙阴县野店镇毛坪村村民石立国、张兆国、郑步国、逯春国等种植大户尝到了甜头,2020年,他们分别实现30万元至80万元不等的纯收入,村民们腰包鼓起来了,纷纷购置了小轿车。

目前,蒙阴发展果品105万亩,其中蜜桃71万亩,占长三角地区市场份额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长三角“果篮子”。蒙阴还与上海蔬菜集团、叮咚买菜等合作,抢占高端市场,全县精品果占比30%。

果业的发展实现了“一业兴”带“百业旺”,促进了“生态+”“旅游+”“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全县A级景区21家,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老百姓从卖产品向“卖生态”“卖文化”转变,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2018年底,蒙阴县9825户1.79万名贫困人口和9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过去5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1%、7.2%。

“我们将咬定青山不放松,努力绘就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美起来的生态画卷。”蒙阴县委书记王丽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