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资本市场研究室副主任 徐枫
近三百年的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社会创造了极度丰富的物质文明、亘古未有的科技成果、传世不朽的艺术成就。然而,人类社会也为之付出了空前沉重的代价,从全球气候变暖到水、土壤等生态环境遭到系统性破坏,从贫富分化、教育差距到地缘政治摩擦等社会危机频繁涌现,从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到技术负面效应不断凸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十字路口回望,不难洞悉,这些危机的深层次根源是人类社会发展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那么,更先进、更可持续、更具推广价值的发展模式是什么?世界各国都在漫长的夜色中摸索。中国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的可持续发展观,为世界提供了从工业文明向未来文明发展转型的中国发展经验。
“以人民为中心”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者之间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展出发点是为了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是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所决定的。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既是实践主体,又是价值主体。所以,发展的对象不是少数先富者,而是全体人民。这也意味着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而不是盲目追求GDP数量增加和速度增长。二是发展动力只能来源于人民。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社会发展动力只能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发展意味着破旧立新,而创新意识只能根植于人民生活实践。发展充满着风险和挑战,只能依靠人民最持久、最伟大的创造力来解决。三是发展归属是人民共享成果。人民共享是全民共享和全面共享的统一,是分配正义和制度正义的统一。
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发展的突出之处在于,其不仅包括经济创新,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一系列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市场创新和机制创新。
创新发展的实践内容包括六项举措:一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能力。平台创新方面,建设一批服务国家战略、跨学科协作的国家实验室;技术创新方面,立足于产业基础,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市场创新方面,以大国规模效应降低科技创新成本;品牌创新方面,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打造世界级品牌。二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建设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主体、创新成果转化主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既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由发展,又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创新力。三是形成产业创新优势。产业创新是强国之本。形成产业新优势,不仅要加快新技术创新和应用,而且要推动产业整体向中高端升级。创新领域方面,加快培育空天海洋、生命科学、信息网络等战略性产业,加快突破高端装备、新一代互联网等重点方向。产业升级方面,通过环保节能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四是降低创新成本。创新成本是创新活力的关键。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推动减税降费,鼓励更多企业从事创新活动。五是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创新是创新活动的基础。完善机制创新包括建立多元化的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公平竞争环境。六是实施人才创新战略。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打造人力资源强国。完善社会人才使用机制,统筹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对外交流,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力度。
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协调发展是通过识别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问题,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的发展理念。
协调发展的实践内容包括三个举措:一是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实施沿海发展战略,开放沿海城市,引进外部投资和外国技术。上世纪末以来,相继实施东部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再次启动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二是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局面。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覆盖全部常住人口。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农村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趋同。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机制建设,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增强市场主体竞争力,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绿色发展是一种全新发展理念,不仅需要人类顺应自然,还需要人类反哺自然,实现从生态赤字走向生态盈余。
绿色发展的实践内容包括三大举措:一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将全国生态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根据不同功能区定位分类发展,优化国家生态分布格局。二是实施低碳循环发展战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完成温室气体减排承诺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立社会资源循环体系。三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费全过程节约管理,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强水源保护,精细用水总量管理。守住耕地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四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包括整治重点流域水污染,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等。
开放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开放发展是从世界角度看中国,不仅追求中国从世界获益多少,更要追求世界发展的中国贡献。
开放发展的实践内容包括四大举措:一是建设“一带一路”。促进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服务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直接投资增长。健全“一带一路”投融资机制,支持中国企业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二是实施自贸区战略。减少关税与贸易障碍,为世界企业提供中国市场红利。推进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服务便利化,探索自贸区建设。三是推进金融双向开放。大力推进股票、债券、外汇等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以及银行、证券、保险、信用评级等金融机构双向开放,打通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四是深层次参与全球治理。加强同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多方交流与合作,引导全球经济金融议题和议程,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与发展。推动传统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扩大新型国际金融组织的影响力,在重点领域制定发展规则。
共享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归属
共享发展不仅是发展成果的分配机制,更是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的不二法门。
共享发展的实践内容包括六大举措:一是实施扶贫攻坚战。财政投入方面,加大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开展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方面,根据当地禀赋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产业帮扶。教育扶贫方面,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二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速高于均值。重点关注农村贫困人口,为特困家庭扩大增收渠道。三是缩小地区差异。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减少地区经济差距。通过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四是实施教育均等化。促进高等教育地区分布公平化,改进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提高落后地区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低收入群体子女受教育权利。五是实施充分就业战略。降低创业综合成本,激发社会创业活力。改善创业政策环境,采用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就业。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帮扶弱势群体就业。六是健全社保体系。逐步提高居民社会保障待遇,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保体系,通过社会统筹减少居民社保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