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生活来源,我爸爸妈妈也不用那么辛苦,我的心就踏实了。”4月30日,汉川市韩集乡熊家村小伙张浩,看到正在开展就业调查摸底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干部,主动走上前打招呼,拉起了家常。
近年来,汉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力开展就业扶贫,送岗位到人、送项目到村、送政策下乡,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打通了一条条就业致富的希望之路,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的力量。2021年,该局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一对一”个性化定制岗位
张浩从小就患有皮肌炎,皮肤泛白,手上也长满了红斑,走起路来一瘸一拐,20多岁就成了就业困难人员,平时的生活来源依靠国家发放的农村低保金。
2018年,汉川市平安韩集服务队成立。在挨家挨户摸排中,韩集乡人社所了解到张浩情况后,建议他到服务队工作。
“我们就近安排张浩去做平安韩集宣传工作,虽然他腿脚不便,但他会操作电脑,也可以帮忙整理资料。”韩集乡人社所所长周飞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张浩每天都会和小伙伴一起到街上发放宣传单,还为村民们宣讲防诈骗小知识,工作很是卖力。
“每月工资1380元,再加上残疾补贴、低保金等等,现在不用靠父母了。”看着存折内的余款,张浩不禁泪流满面。
“5年来,开发公益性岗位413个,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320.49万元”汉川市人社局采取送岗位到人的方式,帮助有就业意愿的群众个性定制就业岗位。
家门口的招聘会
每年阳春4月,是韩集乡贫困人员“赶集”的日子,乡政府门口的广场热闹非凡,有市里的企业,有外地的企业,有培训登记,有创业服务……为有意愿的贫困人员牵线搭桥,提供精准帮扶,这是人社部门干的最平凡的事。
“同志们,起床干活了!”4月16日凌晨5点,联系企业、搬运桌椅帐篷、清点资料……人社部门工作人员身上浸着汗水,刚到韩集乡招聘点,他们还来不及休息片刻,就开始接待应聘人员。
“开招聘会了啊!想打工的在村委会集合,一起去乡里看看。”韩集乡竹筒村的大喇叭吆喝着。
正在做家务的村民孙大平听到吆喝声,解下围裙,朝村委会奔去。
孙大平是村里的贫困户,为了生计,一直在附近打工,因为身体不好,刚辞职回家。
经过认真挑选、仔细询问后,孙大平和附近的一家服装加工厂达成了就业意向。“厂子离家近,骑电动车一会儿就到了。在家门口打工,既能照顾家人,又不耽误赚钱。”孙大平很高兴。
和孙大平一样,前来求职的人不少,招聘会现场一片热闹景象。一上午,村里就有10多名贫困户劳动力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
一份工作,温暖一个家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肖晓华表示,5年来就业部门组织这样的招聘会有28场,他们将800多名贫困人员送进了厂门。
小车间里有大希望
浸泡、破口、油炸、拌盐、封装……在庙头镇七屋台村的就业扶贫车间工作了一年的王雄飞,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制作兰花豆的步骤。患有自闭症的他,通过在扶贫车间里工作,从以前的不善言语到如今面对记者也可以侃侃而谈。
“以前在家围着锅台转,现在上班每月收入3000余元,挣钱顾家两不误。”经市人社局介绍,王雄飞在村里的怡顺缘食品有限公司从事兰花豆生产。“和父亲在扶贫车间上班,年收入5万余元,好日子是盼来了。”家门口稳定就业,王雄飞心里有了盼头,一家人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们这个扶贫车间,政府不光是有补贴,对我们生产人员还进行免费培训,普通员工的工资每月3000元左右,师傅的工资每月5000元左右。”怡顺缘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冬波说。
每一个车间岗位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脱贫的希望。庙头镇七屋台村的就业扶贫车间在村头悄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托起了全村致富的新希望。扶贫车间既解决了贫困户就业难题,增加了贫困户收入,还破解了企业用工难,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可谓是三方共赢。
一技在手,终身受益。市人社局在全市范围内构建“大培训”格局,采取送训下乡、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等多种培训形式,5年累计开展免费实用技能培训53期,培训4110人次,发放补贴11.9万元。组织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对项目库中445人实行全覆盖,发放培训补贴资金21.4万元。
“5年来核定参保人员6万多人次,代缴资金979.42万元,累计发放养老金4750万元,实现养老保险待遇应核尽核、应缴尽缴、应发尽发。”市人社局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养老问题,全面落实社保扶贫政策,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全力推进社保扶贫保生活。
“今后,我局将继续关注脱贫群众,让想就业缺岗位的人‘有业就’,让想就业缺本领的人‘能就业’,让想创业缺条件的人‘就好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肖晓华坚定地说。
(编辑:吕艳 编审:周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