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筑牢图书馆抗疫防线

近期,由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先后波及多个省份。目前,主要传播的“德尔塔”毒株,呈现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早期症状不典型等特点。目前正值暑期,进入到公共场所的图书馆的读者热潮不减,人员流动性强,加大了此次疫情防控的难度。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德尔塔”来势汹汹,作为流动场所的图书馆要高度重视,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读者在图书馆有序学习。陈一蕾 摄

建立好公共图书馆防疫应急方案,从源头上杜绝病毒的入侵。当前,疫情防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求防控工作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必须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有关部门要根据图书馆建筑结构、读者流动、人员分布等特点,结合防疫工作的特殊要求,从一些细节、结点入手,点面融合,制定详细防疫期间各类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相应机制。避免出现有的场馆门卫查验发现黄码、红码后,不知如何处置的局面,从而从源头上排除病毒传染的风险。

时刻绷紧防疫这根“弦”不放松,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当疫情发展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按照防控部门的管理要求,该闭馆时务必闭馆。符合对外开馆条件时,要处理好开馆与防疫的关系,统筹兼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内紧外松的管理方式,既要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读书求知需求,又要绷紧防疫这根“弦”,筑牢防控疫情的各项措施;既要提供丰富的图书音像文献资料、良好阅读环境、高效优质服务,又要严格落实防控指令要求,做好公共场所防疫管理工作。

控制入馆人员数量,按照规定落实防控的范畴。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入馆人员要做到不插队、不交谈、不聚集、不扎堆、不随地吐痰。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等规定,10万平方米规模的省级公共图书馆,进馆人数不超过5000人;2~6万平方米规模的市州大型公共图书馆,不超过2000人;0.45~2万平方米规模的县级中型公共图书馆,不超过500人;0.08~0.45万平方米规模的乡镇小型公共图书馆分馆或综合文化站,不超过150人。并保持进出人员和车辆全部接受安检,有序合理流动,从而防止疫情在小空间的传播。

全方位对图书馆公共场所消杀。作为图书馆的管理部门要坚持每天对阅览室、音像间、楼道、过道、桌椅、凳子、书柜等公共场所和物品的消杀;平时保持对图书文献资料、音像制品的清洁整齐;加强对食堂、卫生间和场馆周边的清洁消毒,确保整个场馆环境卫生。督促检查读者带好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离,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每天按时做好开馆前的各项准备,打开宣传显示屏、电脑及门窗等,热情接待来馆参观学习的每一位读者。下午闭馆后,坚持整理好书架,摆放好桌椅,检查各类电器是否关好,保持良好的读书环境。

把好进入公共图书馆的关口,从源头上控制输入性风险。当前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堵住外来疫情输入,切断疫情传播,从源头上控制输入性风险。坚持安全检查,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结果。严格检查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严防黄码、红码人员入内,严防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人员入内。进馆人员主动出示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结果,全程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读者如遇问题,第一时间向现场工作人员反映,形成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的可控局面。

病毒凶猛,无孔不入。任何地方松懈,任何环节漏洞,任何时段不力,都会造成恶果。作为读者流动的图书馆在疫情防控上应该有责任和担当。只有慎始如终,保持谨慎心态,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把握好每个环节、每道关口都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才能防止疫情的扩散,才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才能巩固好来之不易的抗疫战果。

稿源:荆楚网

作者: 陈一蕾(湖北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指导老师:李国红

责任编辑:李祖钰 郭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