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基本水情是什么?
人多水少,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是中国的基本水情。
总体上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这有限的水资源还存在着时空分布严重不均衡的问题。
地下水:分布区域性差异显著,秦岭山脉是南北地下水资源分界线,呈“南多北少”的格局。
地表水:分布的地域性差别明显,总体空间分布为东南多,西北少,并且由东南沿海依次向西北内陆递减;在时间尺度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降水在一年中绝大部分集中在6—9月,旱涝灾害频繁。
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一般是如何解决的?
修建水库
修建水库的目标是优化水资源配置,通过水库两项基础功能——蓄水功能和调水功能来完成这一目标。
对于水库的蓄水功能,基于其巨大的贮水空间,可以在丰水期蓄积大量的水,以备枯水期之用;对于水库的调水功能,选择合适的地点和途径,通过相应的工程手段,可以在恰当的时间,有效地将库中的水调到需水单位。
在汛期,水库还具有防洪作用,利用水库巨大的贮水空间,可在一定时间内拦蓄洪水,削减进入下游河道的水量,减免洪水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而言之,合理地利用水库的蓄水功能和调水功能,可以有效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优化水资源配置。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
一般是如何解决的?
为了减少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开源和节流是关键。
科学论证和建设跨流域调水项目,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另外,部分缺水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地理特点,合理开采地下水来缓解用水困难的问题。
缺水地区需要优化自身对水资源的利用,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注意节水技术的应用,例如在农业地区改善灌溉的方式,从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走向喷灌、滴灌等节水的集约化灌溉方式;在城镇地区提高生活污水和工业化废水的处理水平、加强水资源重复利用等。
什么样的水可以作为
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
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包括湖泊、水库、河川等,采用地表水做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时,要求至少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表水Ⅲ类水水质标准;
地下水:深入地下蓄水层抽取得到,采用地下水做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时,要求至少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地下水Ⅳ类水水质标准(水质标准见往期推送)。
我国对饮用水水源地
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第十二条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必须分别遵守下列规定:
一级保护区内
(1)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2)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
(3)不得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
(4)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
(5)禁止设置油库;
(6)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畜禽和网箱养殖活动;
(7)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他活动。
二级保护区内
(1)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2)原有排污口依法拆除或者关闭;
(3)禁止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准保护区内
(1)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
(2)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