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局概况

办公地址:

汉川市广场路7号

单位电话:

0712-8396296

投诉举报:

0712-12318

机构设置:汉川市文化和旅游局是2019年3月全市机构改革时,将原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的文化体育职能、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以及市外事侨务旅游局的旅游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市文化和旅游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实行一套班子,四块牌子,即: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广播电视局、市体育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局机关内设九个股(办)室,即:办公室、政工人事股、财务股、产业发展股、公共服务股、文物与非遗保护股、广播电视股、体育管理股、文联办。现下辖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歌舞团、影剧院、电影公司、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体育中心、体育馆、业余体校、马口业校共11个二级单位。

主要职能:市文化和旅游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是拟订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工作的规章草案并组织实施,推进相关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二是拟订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领域产业发展和人才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管理全市性的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活动。管理全市重点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和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对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广播电视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推进文化和旅游信用体系和行业标准化建设,依法规范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市场;

五是负责公共文化和旅游、体育事业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体育标准化建设,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组织开展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

六是管理文艺事业,鼓励艺术创作生产,扶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的文化作品,推动各门类艺术、各艺术品种的发展;

七是管理文物和博物馆工作,开展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完善文物和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与信息化建设;

八是指导协调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抓好运动队伍建设,协调运动员社会保障工作。指导和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

九是推动电视剧行业发展和创作生产。监督管理、审查广播电视节目、网络视听节目以及在公共视听载体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和质量,监督广播电视广告播放。对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监测和安全播出进行监管,推进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动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创新融合发展。推进广电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十是组织指导全市文化旅游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督查督办大案要案,维护市场秩序;

十一是组织开展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十二是完成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人员状况:2021年度,文旅系统从业人员325人,其中在职158人,离退休167人。在职干部职工中大学本科学历34人,占22%,专科学历54人,占34%,高中及以下学历70人,占44 %。

财政预算:文旅系统二级单位中,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歌舞团、影剧院、电影公司、体育中心、体育馆、业余体校、马口业校均属于差额拨款单位。其中歌舞团、影剧院、电影公司属转企改制单位,文化和旅游综合执法大队属全额拨款单位,但其中部分经费由非税解决。

基础设施:汉川市现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及体育馆、体育场各一个,综合文化站25个,现总投资1.2亿元,占地43亩,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的汉川市图文博三馆项目,先后完成主体工程及基础建设,现进入内部装饰工程阶段,“十四五”初有望建成和免费开放。“十四五”初期,按照“食、购 、游、娱”主题,拟定了在城区和汈汊湖之间“嵌入一座文化旅游城”建设方案,并着手启动建设工作。汉川市成功创建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档升级乡村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7个,建成城市书房4个、省级新全民健身工程12个、图书馆文化馆乡镇分馆25个、500平米以上文体广场近400个。聘请省市专家举办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群众文化辅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培训活动20余次,从“建阵地、搞活动、强队伍、促创作”四个方面提升了基层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

文化活动:近三年来,开展汉川市第三届青年歌手唱红歌大奖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图片展、红色电影放映、党史图文线上展、线上党史知识竞赛、“党建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诗联大奖赛、“永远跟党走”青年读书分享会、等纪念庆祝建国70周年、建党百年系列活动100余场次,举办喜迎新春文化赶集、农民春节文艺晚会、四季村晚、送戏曲进校园、汉川市书法美术作品展、汉川市廉政作品展、湖北汉川主题摄影大赛、湖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创作笔会、猜灯谜等群众活动200余场,为汉川加快建成“三区一城”注入了活力。乡镇文化阵地全面盘活,各乡镇场举办广场舞表演赛、红歌赛、军鼓文艺汇演、四季村晚及庆祝纪念建党、建国等文化活动100余场,活跃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送文艺演出下乡305场,送图书文摘资料30000余册份,送春联下乡4000余幅,善书宣传下乡300余场次,组织“五项五进”活动50余次。

体育活动:广场舞大赛、龙舟大赛成为汉川市群众体育活动的特色和品牌;先后举办迎春长跑赛、“体彩杯”网络象棋比赛、汉江徒步行、首届体育舞蹈赛、环天屿湖行微型马拉松赛、汉川市第一届航模大赛、大型太极拳展示等群众体育运动会170余场次,各乡镇场综合文化站紧抓农闲和节假日等时间节点,适时开展了适合农村特点的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农村体育生活,提高了群众健身意识。办赛水平大力提升。先后承办了湖北省U9-10、U16-18乒乓球积分赛、湖北省首届社区运动会(孝感站)乒乓球羽毛球赛、孝感市青少年阳光体育乒乓球赛、孝感市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等重大体育赛事及体育培训活动,扩大了汉川体育影响力。体育比赛捷报频传,近年来汉川籍运动员获国家级比赛第一名2个;省级比赛第一名5个,第二名15个,第三名21个,四至八名30个;孝感市级比赛第一名25个,第二名19个,第三至八名67个。2021年9月,汉川籍运动员刘千豪在陕西举办第十届全运会比赛中作为主力球员夺得三人篮球U19全国冠军。三年来,共培养注册国家二级运动员16人、一级运动员12人。

文旅产业:坚持“生态汉江  唯美汉川”旅游发展理念,组织汉川文化旅游产品参加全省“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商品展”、西部地区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和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全力推介了“生态汉江  唯美汉川”,提升汉川对外知名度、美誉度。积极做好了天屿湖国际休闲社区、黄龙湖国际生态城、汈汊湖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的服务工作,推介宣传了旅游招商项目,吸引投资数百亿。指导天屿湖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指导创建孝感市农旅养融合示范点4个,马口窑入选“湖北礼品”,成为湖北“十大人气礼品”。督导天屿湖国际休闲社区申报国家4A景区区、黄龙湖马口窑传承基地申报国家3A景区,结果正在评审中。

旅游发展继续坚挺,据统计,2021年旅游接待246.4万人次,旅游收入16.35 亿,同比2019年增长10%和8%。

文艺精品:张少华、汪琛、熊年仿等汉川文化名人的美术作品先后入选第十三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全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及2019年‘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写意)作品展”、“圆梦小康美丽乡村”—湖北省中国画作品展、2021年湖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湖北省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北省中国画作品展等高规格、高水平展览,多幅作品被收藏。骆婷获“李白晏”安陆市全国书法邀请展二等奖;作协张弛鹏创作的小说《大河有水》被评为2021年湖北省重点文艺扶持项目。在2019年湖北省广场舞联赛(孝感•孝南站)中,汉川市体育中心广场舞队以自选舞《汉川斗笠好》、规定套路舞《吉祥谣》总分184.90分荣获第二名(两个特等奖之一),进入联赛年度总决赛。《汉江文艺》文学季刊按时发行,出版纪念建党百年《七一专刊》,《汉川诗联》《金马风》《杨柳风》《银河诗联》等刊物常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