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邮政】绿色邮政,绿色家园 | 这份绿色的报告请查收!

《中国邮政绿色发展报告》

近年来,随着电商的爆发式增长以及人们网购习惯的养成,快递行业发展迅速,2020年全国快递量突破了830亿件。

同时,伴随着寄递行业迅猛增长带来的包装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显,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意节约环保,杜绝过度包装,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升级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寄递行业污染问题成了一道必答题。作为行业“国家队”,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企业的重要责任,全面推动绿色邮政建设,努力探索高质量转型发展路径,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年,率先启动“绿色行动”,开展绿色包装、绿色运输和绿色金融“三大工程”,努力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致力于走在行业生态环保工作“第一方阵”

在推进绿色行动进程中,中国邮政明确了争当“绿色运营践行者,绿色生活推动者,绿色生态守护者,绿色品牌造者”的发展定位,经过近三年持续推进,中国邮政绿色发展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取得了阶段性、可视化的成果,行业引领与示范作用不断加强,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找准发展定位

2018年,中国邮政对外发布《中国邮政绿色行动宣言》,出台《绿色邮政建设行动三年规划大纲(2018~2020年)》,全面启动绿色邮政建设行动;2019年,中国邮政进一步完善绿色采购机制,建立信息管控机制,探索包装回收循环利用,培育发展体系;2020年,中国邮政进一步深入推进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金融等三大重点项目,大力开展绿色电商、绿色建筑等六项示范行动,持续优化绿色发展模式。

·坚守绿色运营践行者定位,大力提升运营环保化和智能化水平。

全面推广绿色环保包装,普及窄胶带应用,基本实现电子运单全面覆盖;创建绿色创新实验室,加大绿色科研力度,拓展电子渠道,广泛应用智能自助和分拣设备;推广新能源技术,提升甩挂运输比例。中国邮政绿色运营水平获得大幅提升,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坚守绿色生活推动者定位,积极传播绿色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充分发挥集邮、函件等文化服务优势,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发行《中国植树节》《长江经济带》等题材邮票,应用环保制作工艺,充分利用了邮政网点、自助终端、物流渠道等网络优势,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充分运用银行信贷、保险资金、融资并购等金融服务优势,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坚守绿色生态守护者定位,全面打造邮政生态守护立体体系。

建设环境友好的“绿色邮局”,布放包装物回收装置,普及绿色包装,发挥窗口示范作用;打造了生态和谐的“绿色邮路”,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提高运输效能,发挥网络连接作用;培养恪尽职守的“绿色使者”,引导绿色消费,传递绿色商品,让社会经济发展的每个角落都有邮政的绿色身影。

·坚守绿色品牌塑造者定位,创新塑造绿色邮政品牌新形象。

积极推进业务创新,推出邮政农品品牌,丰富绿色产品品种;积极提升质量管控水平和服务品质,推动自动化、智能化建设;积极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倡导绿色办公、爱心服务,赋予邮政 “和谐、效率、可持续、负责任”的品牌新内涵。

持续推进重点项目 助力治污攻坚

中国邮政持续推进绿色包装、绿色运输和绿色金融等三大工程,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以加强包装减量、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完善循环回收为主要措施的绿色包装工程,全面加速推进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开展以优化运输装备用能结构、提高运输组织集约化程度、完善绿色运输管理创新体系为重点措施的绿色运输工程,减少资源消耗,有效抑制环境污染;开展以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手段、绿色金融广泛合作为核心措施的绿色金融工程,提升服务效率,引导资本支持绿色产业。

01


绿色包装工程

通过降低包装耗材,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包装材料,提升可降解绿色包装应用比例,完善包装循环回收体系,建立资源集约型的绿色邮政包装模式。

在减量化方面,推广应用窄胶带,推广“一字”“十字”和“井字”科学打包法,避免胶带过度缠绕。2020年全年胶带使用量比2017年末减少5亿米;推广使用电子面单,实现电子面单应用基本全覆盖,2020年比2017年末少用40亿张纸质面单;全面推广“轻装箱”,与2017年末同规格传统包装箱相比较,平均减少用纸20%以上;倡导电商原包装直发,降低二次包装率,2020年比2017年末节约2万吨纸张。

在绿色化方面,积极使用可降解材料胶带,不断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塑料制品长效管理机制;成立绿色包装创新实验室,加大投入绿色包装产品的研发与创新。

在循环化方面,试点使用循环箱并不断扩大循环箱使用规模,初步建立了邮政可循环包装箱的回收体系;积极开展快递包装回收工作,在全国2万多个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引导包装废弃回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提升循环容器使用率,可循环容器在中转环节利用率超过92%,比2017年同比每年减少一次性编织袋数十亿条;推广使用高密度聚乙烯材质拉链邮袋,邮袋循环使用次数由20次提升至60次,装载率提高近20%;使用RFID技术追踪邮袋,促进邮袋循环使用,降低包装耗材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02

绿色运输工程

通过大力推进运输节能,积极变革运输方式,快速提升管理水平,建立环境守护型的绿色邮政运输模式。

在优化运输方式方面,大力推进干线邮路甩挂运输与多式联运等模式,2020年全网一级干线自办往返邮路甩挂运输占比超过80%,2020年全国高铁运输线路数同比增长近一倍。

在改善运能结构方面,推广新能源车辆的应用,加快推广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投递,提高全网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汾渭平原和海南省等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2020年新能源车保有量实现大幅提升,全网新能源车保有量已达到7800余辆,按车辆正常油耗测算,全网新能源购置和租赁车辆年油耗比2017年减少约1000万升,全年每年减少尾气排放超过2.3万吨。

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升设施的绿色化水平,推动邮件处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末端网点的光伏照明、无纸化办公等节能项目建设和运营。

03

绿色金融工程

通过坚守差异化绿色金融发展定位,大力创新服务产品,积极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运用信贷、保险等专业服务加快推动邮政绿色金融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的邮政绿色金融模式。

在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方面,积极围绕“污染防治”“节能环保”“生态农业”等领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推广光伏扶贫贷款、小水电贷款、排污贷、代发碳汇资金等产品,服务绿色产业发展,截至2020年末,邮储银行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贷款余额3135.55亿元,较2017年增长90.15%。


在完善金融业务协同发展方面,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协同发展,充分发挥邮政遍及城乡的网络优势,有效提升绿色金融可得性与覆盖面,以绿色金融激活劳动力与自然要素,有效衔接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

在推进服务低碳电子化方面,开展金融服务全过程、全业务线的绿色低碳实践,实施个人业务凭证电子化、客户签字电子化、回单电子化等举措,推进全流程业务档案电子化传输及存档,减少业务受理单据的印制;在全国范围内完成智能柜员机(ITM)电子签名、自动取款机(ATM)和存取款一体机(CRS)电子流水功能推广,减少纸质耗材使用。

深入开展碳减排 响应碳达峰目标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此碳减排目标及宏伟蓝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将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

随着一系列制度文件的加速落地,为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明确邮政碳减排路线图、响应碳达峰目标,践行央企使命,中国邮政积极开展各项碳减排行动。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业务情况,通过碳减排项目识别,建立碳减排量化方法、开展林业碳汇量等效换算等举措,科学合理地量化评估中国邮政绿色建设过程中的碳减排成果。

完善邮政绿色管理 共创美好生活

中国邮政对内加强内部培训,不断规范绿色制度,完善企业绿色管理;对外开展主题宣传,联合组织植树活动,积极共创美好生活。

·强化内部培训,规范相关制度,完善绿色管理。

根据行业生态环保要求,中国邮政编写了绿色邮政知识答题、制作“科学打包法”培训课件免胶带箱操作视频等,重点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求、行业生态环保法规政策、绿色包装操作规范等工作进行培训,并纳入中邮网院线上培训体系,进一步提高全网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生态环保意识。中国邮政下发采购实施办法,对标行业新标准,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明确了采购项目范围和相关单位责任分工,制定了可循环容器、窄胶带、新标准箱等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技术规范,下发新型包装箱、耗材、辅助物料等集采目录。


·开展主题宣传,组织植树活动,共创美好生活。

中国邮政以“绿色邮政 绿色发展”为主题,在中国品牌日(5月10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邮政日(10月9日)、绿色邮政宣传周(11月第一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绿色邮政主题宣传、绿色邮政品牌推广系列活动;统一设计绿色邮政活动标识、宣传海报、微信长图、视频短片等素材,通过央视一套、二套、新闻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在《中国邮政报》《中国环境报》《中国邮政快递报》《快递》杂志和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发布邮政绿色行动专版。中国邮政与全国绿化委员会在京共同举办纪念植树节设立40周年暨首枚植树节纪念邮票发布仪式,共同宣传生态文明理念;与国家林草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联合植树、绿水青山马拉松赛、绿色宣传周等环保宣传。

坚守行业第一方阵 共建绿色未来

中国邮政聚焦绿色发展理念,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争当寄递行业生态环保工作“第一方阵”,在绿色邮政建设中不断创造行业绿色发展之“最”:率先全面启动绿色建设行动,发布《绿色邮政建设行动三年规划大纲》,率先研制并试用可降解纤维素膜基材环保生物胶带;率先形成系统化的碳减排测算方法并完成测算;构建最广泛的包装回收循环体系,布放包装回收装置21800处,在5万多处网点普遍应用绿色包装,设置数量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绿色信贷实现最快速增长,发放绿色信贷规模3135.5亿元,与2017年比增速达到90.15%,为国有大行中增速最快的银行之一。


中国邮政加强对外合作、加大宣传推广,积极融入到全社会污染防治工作之中,绿色邮政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受关注度、美誉度不断提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集团公司“绿色邮政”行动被评为“全国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集团公司获得“2020年度环境社会责任企业”和2020年度“六五环境日公益宣传海报突出贡献奖”,获得2019-2020度《经济观察报》评委会特别推荐奖、“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等奖项;集团市场部品牌推广处获得“2020年度全国邮政行业先进集体”。

回首过去,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以实际行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做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骨干力量,切实履行央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永远在路上,在未来“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中国邮政将围绕2030年“碳达峰”的新目标,围绕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态环保新要求,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打赢“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任务,围绕行业监管部门提出的新标准,进一步探索绿色邮政发展新路径,进一步落实生态环保工作新措施,继续深入碳排放减排与达峰研究,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升级和流程再造等手段,不断增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构建绿色邮政发展生态链,为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不断贡献邮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