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农村老家,有很多非常独特的规矩和讲究。
单说拜年,就约定初一拜本家尊长,初二拜外公外婆,初三拜岳父岳母,初四拜姑妈姨妈。“拜年不拜初五六,有酒也无肉。”
年后出远门,也有讲究,“七不出门八不归,逢九出门空手回。”
哪来这么多规矩和讲究?农耕经济使然。
老家汉川市韩集乡白鹭垸,过去常遭水灾。为养家糊口,除了在地里刨食,人们还要到异地他乡做些小本生意,或是驾一叶扁舟在风浪中讨生活。
小时候总听母亲讲,叫花子过3天年,我们家过5天。除夕团圆,初一到初四给亲朋好友拜年,初五前安排好一年的生计,初六父母会驾上小船,远涉江湖。
拜年要走的亲戚不管相隔多远,全靠一双脚去丈量。路也不好走,是纤陌交通的泥巴路。遇到雨雪天气,走一趟远亲,无异于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如果天气晴好,走在乡间小路上倒还是蛮惬意的。可以看河水解冻,杨柳发芽,麦苖返青,小鸟在引吭高歌,风也变得轻柔了。
因而初一到初四,不管天气如何,母亲都会早早地准备早点,把我们收拾整齐,反复交待一些做客的规矩和礼数,再三叮嘱要早去早回,不可贪吃贪玩。
有一年春节异常晴暖,初二去外婆家时,看见路边的油菜花早早开放了。那时不知道在哪看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句话。当时就琢磨,觉得这句话说得好是好,就是有些不近情理。既然陌上花开,怎可缓缓归呢?缓缓归,缓到什么时候?到陌上花落空折枝吗?
后来年岁渐长,知道文学讲究修辞,写景是为抒情,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啊,一个大老爷们,总不能敞开喉咙大声嚷嚷:“陌上花开了,亲爱的,你赶紧回来,回来同我一起去看陌上花开”吧。
看陌上花开,也是有规矩和讲究的。邓丽君就曾情深意切地叮嘱过:送你送到小村外,有句话儿要交待。虽然已经是百花儿开,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
除了邓丽君所说不要随手采摘外,还有哪些关于花的规矩和讲究呢?古往今来流传下来的规矩和讲究不胜枚举,很难说清楚。既然说不清楚,那就暂且不说,还是先看花。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一些别样的陌上花似乎越来越多起来。不错,聪明的你已经猜出来,我所说的别样的陌上花,指的就是那些越来越多的美丽的鸟雀。
在陌上行走,用现在通俗的话说,是在乡间小路上散步,冷不丁的会听到“扑喇”、“扑喇”的声音。接着会有一些花骨朵从路边的荆棘丛中冒出来,然后箭一般射出去。还没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早又恢复了平静,好像刚才什么都未发生。揉揉眼睛,定一定神,细细回想,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荆棘丛中怎么会有花骨朵飞出来呢?继续往前走,同样的一幕再次上演,才恍然大悟,原来刚才飞出去的不是花,而是鸟。
因为常常会遭遇类似的种种意外的小惊吓,所以好多人都喜欢漫不经心地在乡间小路上溜达。
在数以万计的鸟类品种中,戴胜鸟是比较少见的,属于在乡间小路上才能偶尔邂逅的种类。稀少的程度,不亚于安徒生笔下那个穿着新衣游街的皇帝。皇帝光着身子趾高气扬地游街,最后被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一语道破,惹出一场笑话。要是戴胜鸟去游街,只要戴上那顶别致的头冠,有没有穿新衣,都不会有人笑话。也不用人们前呼后拥,就凭那闲庭信步的王者风范,有谁会不景仰?当然,戴胜鸟也会像那个糊涂的皇帝那样,偶尔会装腔作势,进行装模作样的表演。譬如会津津有味的在地上左啄一下,右啄一下,让人以为它们是在吃什么可口的东西。待它们吃饱喝足,远走高飞,到刚才它们大快朵颐的地方细细察看,会发现那里其实什么吃喝的东西都没有。它们刚才只是进行了一番行为艺术表演。或许是因为肚子太饿,抑或是口渴得厉害,又确实没有什么可吃可喝的。怎么办呢?不妨装装样子骗骗自己,顺便骗骗别人。于是想象着是身处梅树林里,到处都结满了酸酸甜甜的梅子,就毫不客气的左啄一口右啄一口。既解了渴,又充了饥,还骗了人。想想看,这样小小一只鸟,它们的心机和智慧,比那个毁誉参半、留下千古骂名的奸雄,是不是要高明出老大一截呢?
实事求是的讲,在现在这样一个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季节,真是很难分清枝柯间究竟那些是鸟、那些是花。说是鸟吧,分明有暗香传来。说是花吧,又都在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着。也分不清哪些鸟是在辛勤的劳作,哪些鸟是在用心的表演。真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胜真。难怪在绘画领域会有花鸟一派。还是自然造化高明,既然分不清楚,干脆就把它们混在一起,让它们共同把春风浩荡的乡村点缀得生机蓬勃,五彩斑斓。
还是回到正题上,看陌上花开,究竟还有哪些规矩和讲究呢?荀子说过,“草本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出自《荀子·王制》,大意是说,春暖花开之时,不能进山林砍伐,断绝花草树木的生长)”。《战国策·楚策四》则干脆讲述了一个惊弓之鸟受不得惊吓的寓言故事。前人之述备矣,聪明的你懂的!
作者:祁怀清,男,1970年7月生,湖北汉川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武汉大学。历任汉川市中洲农场、庙头镇、垌塚镇和刘家隔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现任汉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乡土作家。曾在《人民日报》、《瞭望》、《农民日报》、《中国建设报》、《湖北日报》、《政策》等报刊杂志和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