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轻而又普通的教师,怀揣着教好书之初心,肩负着育好人之使命,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不辱信念,不负韶华。她把家安在了这片热土上,把汗洒在了这片偏远的教育大地上,把所有的心血全部倾注在工作上。她是谁呢?她就是孝感市优秀共产党员、汉川市脉旺镇桃花小学教师邓芝花。
“爱教育,就应该把家安在这里!”
2014年8月,29岁邓芝花和爱人通过招考,分配到汉川市脉旺镇桃花小学任教。这是一所普通的偏远乡村学校,离镇区街道近5公里,校舍破旧。
每天下午放晚学后,她们呆在学校里,陪伴的只有飘落在地的枯枝败叶,几声哀鸣的鸟叫。生活简单而又孤单。
“学校条件太简陋了,不如我们再到私立学校去吧!那里条件好,工资高。”他们曾经在广东工作的私立学校校长打来邀请电话,邓芝花的丈夫不禁心动了。
原来,她们先前在广东省中山市一所私立学校工作了6年,因工作突出,深受学校领导和同事、学生的信任、喜爱,还多次获该地课题中心的奖励。
是坚守这里乡村学校的清贫,还是选择条件优越的私立学校?
“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深知农村孩子求学不易,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选择了这里,就应当把家在这里。”几经思索,邓芝花开始做丈夫的思想工作,决定留下来,安心扎根在这所偏远而又简陋的学校。
就这样她们在这平凡而神圣的岗位上,默默挥洒汗水,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实绩,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2015年,汉川电视台对这对扎根在乡村任教的夫妻进行了电视专访。后来几次有机会调到乡镇中心学校的机会,邓芝花都给推掉了。因为再好的条件也抵不住她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孩子,我就是你的妈妈!”
刚到班级,邓芝花就敏锐的发现一名叫王祥的小男孩每天脏兮兮的,沉默少言,不愿意与人交谈,上课没有精神。放晚学后,她与这名学生一起回家,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活。
原来王祥是一名留守儿童,看到他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床上被子单薄而且杂乱,她心里一阵难过。下决心一定要帮帮这个小男孩,让他拥有健康而又快乐的童年。
每天只要有空闲,邓芝花都会把王祥带到办公室讲解、复习当天的功课,与他交心谈心,教育他要坚强,要自信。时不时给孩子买点零食、学习用品,终于王祥脸上露出了笑容,与老师、同学亲近了许多。
一天,王祥羞怯地找到邓芝花,不敢开口说话。良久,他终于鼓起勇气说,“邓老师,你比我的妈妈都还要好,我能叫你妈妈吗?”
邓芝花听到孩子童真的话语,高兴地说:“孩子,我就是你的妈妈。”在王祥生日当天,邓老师给他买来蛋糕,邀请要好的同学一起过生日,当生日歌唱起时,王祥眼里闪动着泪花。看到孩子那喜极而泣的样子,邓芝花心里一阵激动。
有同事说:“你这瘦小的身躯,竟然蕴藏着惊人的力量!”
邓芝花的孩子只有几岁,又没有老人照顾。她每天除了完成个人的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还要完成党支部的组织、宣传工作。她常常因为学校工作太晚,却忽视了自己幼小的孩子。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看到孩子那噘起的小嘴巴,邓芝花心里充满了对孩子的愧疚,她只能在心里对孩子说,谁让你妈妈热爱教育,是一名老师呢!
“我是党员,我怎能不顶上去呢!”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国,邓芝花主动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当时,她的丈夫被隔在老家,她一个人带着孩子。
“你一个人带着孩子,怎么能参加防控呢?”村干部婉转拒绝了。
“没事,我把孩子托付给邻居照看,我是党员,是老师,我怎能不顶上去呢!”邓芝花不顾亲人、邻居、朋友的反对,毅然地冲到了防控的最前沿。
最初她是守卡口,面对要通过的群众,她总是耐心地劝阻,做好思想工作,把人员劝返。在她守卡口的10多个日日夜夜里,她没有喊过一声苦,一声累,与其他男同志一样,坚守岗位,风雨同舟。
因防控需要,后来她被编入到心理安抚组。面对长时间封闭,群众产生了情绪上的波动,她总是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劝村民遵守国家的防控政策,得空时还帮助村民买药,送食物。
村民们看到一个弱女子不顾孩子、不顾家庭,投身到防控工作中,都被她这种精神所感动,主动配合工作。在解封前,邓芝花共安抚情绪波动的村民1000余次,细心而又耐心的防控工作,受到各级检查组的好评。
为积极响应 “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中小学教学的影响的情况下,她针对学生学习需求,精选优质资源,录制优质课程100余节次,全天候提供在线授课共计300余节次、互动答疑千余次、作业批改120余次、一对一帮扶150余次。
邓芝花用羸弱的肩膀挑起组织、社会、家长对她的期望。2016年,邓芝花加入中国共产党,评为镇级“优秀教师”;2019年执教的课例荣获县市级“优课”,年度考核优秀;2020年荣获汉川市“优秀园丁奖”,评为脉旺镇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获孝感市优秀共产党员。
面对各种荣誉,她说,我会继续前行,扎根基层,献身基层,用无悔的青春谱写教育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