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情系校园,趁着年轻加油干

情系校园,趁着年轻加油干


对于每天劳累奔波的人来说,也许多放一两天的假期便是裹蜜般的幸福;对于孤独寂寞,风烛残年的老年人来说,家人陪伴、儿孙嬉闹便是慰藉心灵的良药;对于奋发向上,勤学好问的高中生来说,也许一朝中举,便是十二年来最美好的回报。

而对于姜莉娅来说,与学生们相处的一分一秒,都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幸福。 

初心不悔

2020年7月,姜莉娅大学毕业。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与人文素养,参与考试竞聘活力四射的汉川教师队伍。之前,她心中一直有个梦想,一定要当一回“孩子王”,然而,只有站在三尺讲台上,才能真正实现这个夙愿。

2020年11月,她通过笔试、面试和综合考核,以优异的成绩,被汉川市教育局招聘成为正式的人民教师。当时的她,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喜悦。但在面临分配时,教育局领导却告诉她,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急缺专业英语教师。

是去呢?还是不去?

思考了片刻,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并踏入这所需要她的小学——汉川市沉湖镇李花小学。来到李花小学,眼前寂寞、孤独、陌生的环境,让她在潜意识里久久不能平静。远方的父母亲担心女儿在“外地”受苦,一次次地给她打电话、发消息,说要是实在不习惯就回家重新择业。

抱着试试的态度,姜莉娅暂且留下来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领导们亲自带她到超市购买生活日常用品,还在寝室里安装了电风扇、热水器、洗衣机、空调……

学校的同事们在生活上、工作上都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也使她坚定了留在这里工作的决心。她电告父母“这里一切安好”,她还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无论如何都要走下去。如果每个人都怕吃苦,都走了,那这个学校不就没有老师了吗?那这里的孩子怎么办?”家里人拗不过她,只有在背后默默支持。

雪中送炭

“无需扬鞭自奋蹄,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姜莉娅在李花小学工作两年来的座右铭。工作初期,学校英语教师短缺,学校领导只好安排她担任三、四、五、六四个年级的英语教学。可想而知,这工作强度是多么大啊!四个年级的备课到四个年级的作业批改,这是必修任务。同事们经常看到她穿梭于各个班级,课间十分钟,她只能回办公室换了教材和资料又奔赴下一个班级。由于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她感到十分焦虑,害怕教不好学生,耽误学生前程。她向学校领导提出要求,希望到其他学校去学习怎么备课、如何上课……

于是,学校校长亲自带着她去别的学校听英语优质课。接下来,但凡有优质课观摩的机会,她都积极主动要求参加学习。慢慢地,她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教学节奏,白天认真上课,与学生面对面批改作业,晚上在寝室里深钻教材,研究教法,思考生情,总结一天的上课经验,书写教学反思。姜莉娅工作的热情就像燃烧的火焰,一天比一天旺盛,一次比一次明亮。 

姜莉娅心里始终装着学生。在第一次走进新的班级时,学生们对她的年轻、漂亮的老师深有同感,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彼此的信任让她充满了信心,每天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出现在教室里,出现在学生面前。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姜莉娅开始愁眉苦脸,自问:“为什么每个班都有几个‘小尾巴’?”

这些“小尾巴”基础太差,总是跟不上学习节奏,甚至出现了抵触的心理,这令她非常担忧。白天没有时间系统性地给这几个学生辅导,只能单独布置些针对性的作业让他们完成,一周下来效果甚微。

本着对每个学生负责的态度,她联系了几位学生的家长,通过家访调查之后,与家长分析了学生厌学、思想开小差的原因。便与学生家长协商达成共识,决定利用放学后,抽一个小时时间让这些学生分年级定日期跟着她,让她有时间辅导这些位“小尾巴生”。家长们听后十分赞成,非常的高兴并向她连连道谢。就这样,每次放学在姜莉娅身后,总有五、六“尾巴”跟着她。有的家长为感谢她,偶尔在接自己孩子时,带上一些自家的土特产慰劳慰劳她,这令她感到十分欣慰!

用心教育就会有所收获,这些位学生有的从简单字母学起,到开始能背上几十个、近百个单词;有的学生从单词的记忆到句型再到对话,训练得十分娴熟;有的学生从句子背诵到现在能写出十句话了……学生们层层递进,慢慢地跟上了班上的教学节奏,甚至因为进步而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前的几个小“尾巴生”,现在在初中阶段有好几个学生在班上都当上了英语课代表哩,并且表示,会继续好好学习英语。每次英语成绩下来,总忘不了给姜莉娅老师报喜,时常的怀念在她寝室里补习英语地情形。

姜莉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着学生的心灵。对待优生,她总是投以鞭策的目光;对待学困生,她总是投以微笑的目光;对待进步学生,她总是投以鼓励的目光。因此,在年终测评中,她所带的四个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有一至二课居全镇前茅。

以梦为马

姜莉娅爱学校就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沿着教书育人这条路走来,她有过年轻气盛的躁动;有过受到委屈和挫折的痛楚;也有过难尽孝心的焦虑。

2022年,学校委以重任,让她任少先队辅导员一职,主抓全校的少先队工作。学校工作和教学工作悄无声息地占据着她的时间,有时周末或是假期她都待在学校,或是完成学校交待的工作;或是提前备好下个星期的教学任务,这对她来说,逐渐习以为常。

直到有一天,她母亲打来电话,小心翼翼又略带委屈地询问:“娅!以前每次节假日都回来看看爸和妈,现在,为什么好久不回家?是工作压力太大的缘故,还是不记挂着爸和妈了?”

姜莉娅一听鼻子一酸,泪珠从脸颊上滑了下来。哦!掐指一算,已有半年没回家了。

“趁年轻,抓紧时间,先努力工作哟!……”

她安慰母亲,并承诺国庆节长假,一定回家看看爸和妈。原定于2022年10月国庆节团聚的愿望,由于疫情严重而泡汤。按照疫情工作指示,她隔离在学校,并毅然请缨到社区参与防疫工作。

领导的关怀与鼓励给予了她无限的力量;同事们的关心与照顾让她感到了生活的温暖;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更让她充满了信心与希望。当她再次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之前感觉“不孝”的泪水,风干化成了对学生的微笑。

有人说,老师是船,把一批批学生送到成功的彼岸;有人说,老师是梯,用伟岸的身躯托起明天的太阳;也有人说,老师是红烛,以不灭的信念为学生照亮前进的道路。她就是一部梯,一艘船,一支红烛,践行了师者的追求与担当。

常常有人问她,会不会后悔离开喧闹的城市,来到一个这么偏远的小学工作?她常说,她用行动回答了。在这里,让她感到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存在;也让她发现自己的价值。也许她的力量很渺小,渺小到无法让很多事很多人按照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但是,她始终相信,以她微薄的力量,能让学生们感受到生活充满希望与美好。虽然她无法像这些孩子们的父母一样陪他们长大,但起码她曾经在孩子们的童年里停留过,和他们一起快乐过,一起成长过……

她没有后悔,只有感激。

所以,家长们也常常议论着她:有人说姜老师有爱,她爱的是这份辛勤耕耘的工作;有人说姜老师有情,她情愿把自己的光和热无私地奉献给她挚爱的教育事业;还有人说姜老师是花,她愿把这鲜花的香味永远留在农村、留在学生们心里……

(讲述者:姜莉娅,女,现任沉湖镇李花小学3--6英语教师兼学校少先队辅导员   记录人:苏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