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防治“灾后灾”工作小记

自然灾害是无情的,它以想象不到的招式,考验众生。

人心的力量是强大的,他们让风雨之后的人们,见到彩虹。

灾害来临之时,较量就开始了。汉川市卫生防疫救治工作的这群人,一开始就一路奔跑。

 

确保生命安全

87岁高龄的方美兰,以为自己的生命,会在那个心脏病发作的夜晚结束。

726日,方美兰和垌塚400多个灾民一样,进入垌塚中学集中安置点。晚上1130左右,方美兰心脏病发作,面色苍白,低头不语,身体难受。

安置点医生何应军晚上例行查房时,发现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垌塚镇卫生院长谢敬刚,谢敬刚立刻带心电图机赶到,查证老人有心脏病征象。天气炎热、救治力量有限,一旦发作,后果难以想象。经商议后,绕道应城,送往市人民医院,1个半小时后,经紧急救治,危险解除。

农民因灾转移,不能让农民灾上加灾!汉川市要求,确保灾民安置点不发生人员死亡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为了防治灾后灾,汉川市强化对安置点医疗救护工作。每个医疗救护站由一名局班子成员牵头协调,一名市直医疗机构分管领导带队,一名高资质医生驻扎开展工作,配足常用药品。

同时对基础性疾病的受灾群众,及时进行疾病风险评估,确保灾民安置点不发生人员死亡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完善医疗巡查制度,将医疗救护站按照医院管理规范来办,坚持24小时医疗巡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从设置安置点,到3万人返回家园,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环境消杀无死角

在汉川市疾控中心,50岁的消杀科科长王新明,明白支撑自己履职的,不是体质,而是信念。

50斤的水壶,10多斤的消毒原液,38度左右的高温,王新明和4名同事一道,早上6点从城区出发,绕道应城市,进入垌塚灾区,每天的工作持续13个小时。

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消杀就上到哪里。连日来,以垌塚镇为重点,由市疾控中心主导组建5个消杀工作专班,备齐备足消杀药物,保证被淹村庄、房屋一处不落。

89日的大会战,让返家心切的农民,心里的石头落地了。89日,来自汉川市22个卫生医疗单位的200余名卫生防疫人员集结在垌塚镇,对该镇在洪水中被淹的15个村集中开展灾后卫生防疫。在当天的环境消杀中,卫生防疫人员共投放各类消杀药品近1000公斤,发放卫生防疫宣传资料5000余份,完成消杀面积198900平方米。

与此同时,我市鼓励和指导农民加大蚊、蝇、鼠等病媒生物防治,让农民配合晒晒被水浸泡的衣被等,开窗通风透气,减少疾病发生风险。

 

全力应对血吸虫

倒口的地方,都是血吸虫泛滥区。在血防办工作了35年的副主任张志海,得到老鹳湖倒口消息后,他的第一反映是:打大仗的时候来了!

血防和水灾是孪生问题。张志海认为,汉北河流经汉川5个乡镇,随着洪水的泛滥,血吸虫会随着流水,在灾区开始发难。

根据水势、雨情和预计出现的险情,市血防办先后5次修改方案,一次次将应对方案升级。

26个乡镇场和市直各部门坚守岗位,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做好工作日记,开展血吸虫病网络监测和报告,坚持血吸虫病急感周报告、零报告制度,及时准确掌握血吸虫病疫情最新动态,如实上报疫情,做到不迟报、不瞒报、不漏报。

重点突出加强对防汛人员、渔船牧鸭民、中小学生、户外游泳和垂钓人员等重点人群的血防知识宣传,督促做好相关防护措施,尽量避免接触疫水,降低血吸虫病传播、感染风险。同时,我市落实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发热病人首诊负责制、登记报告制及疫水接触人员随访制度,高度关注高危人群,特别对疫水接触人员,进行追踪观察和诊疗。

根据血吸虫病的特点,这项工作要到9月份才见到效果。张志海表示,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战争。

(作者:刘定旭 刘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