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宜居到乐居,这个乡遍地是风景

盛夏,走进汉川市西江乡,一村一亭,村村皆景,步随景移,一见还真如梦中的故乡。

去年以来,该乡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巧把提升村庄颜值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抓手,通过共同缔造奏响人居环境整治最强音,顺利探索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路径。

“大村要有大村的样子……”

在共同缔造美丽乡村的建设中,红光村党支部书记肖志元深有感触,红光村毗邻214省道,临近西江亭景区,因面积大、农户落散、人口多,被称为“西江乡第一大村”。大村有大的好,更有大的难。“大村不好管,这里一处菜地,那里一处厕所,到处脏乱差,沿处不好看。”提起曾经的红光村,村里干部直言。

“你们是个大村,大村该有大村的样子,要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打造美丽乡村样板。”西江乡党委书记韩小国发出动员令。

号角吹响,红光村两委决定从整治脏乱差入手,集中力量进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岸净、塘净、路净、屋净。几条板凳,村“两委”动员村民合力整治村容村貌。

“每月一评,一连3个月前3名、环境优美的小组、农户给予奖励,后3名的组、户,年度不得评优。”红光村开启了自我倒逼模式。实行村、组、户监督,11名村务员清理公共场所,村民实行“五包”责任,网格化管理,每家门前张贴环境卫生户评比栏,层层压实责任。人人争当先进,个个乐做榜样,一时在红光村蔚然成风。

“以前不想回娘家,主要是村里脏乱差,没地方玩,如今说变就变,变得我认不得了。”回娘家消暑的杨丽感叹。正视差距,动真碰硬,比学赶超,这是红光村快速蝶变的关键所在。

从“站着看”到“争着干”

“这个月大家的激情都好高呀。下个月,我一定把卫生搞好,争取受牌。”团结村广场凉亭里热闹非凡,村民们对着卫生先进户评估细则议论纷纷。团结村利用“评分卡”“量化”等,强化环境卫生评比结果运用,村民们改以往“站边看”为“争着干”。

“我们村的生活垃圾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制度。”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堂说,“让党员做群众看得到摸得着的实事。”党建引领不能光喊口号,要进村入户了解群众需求。团结村两委倡导文明新风,大力弘扬家庭美德,激励和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卫生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大力营造党风正、民风淳、家风好的社会氛围。

“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我们村以评比活动为切入点,组织村民参与评选,着力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提高乡村文明指数,形成创‘星’、追‘星’、争‘星’是团结村创建和美乡村的实践路径。”该村委委员张爱芳自豪地说。

村民的事让村民商量着办

“别的村也有歇息亭,也有景观带,但都没有这么好的构思。”村民肖小国指着“荷亭径”联合景观点说,村里很多景点都是结合本地特色景致。

“这里以前是我家自建的厕所,旁边就是菜地。”回村度假的大学生肖华指着门前“龙须沟”说,现在厕所拆了,菜坡地也供村里用来蝶变“景观渠“了。

你家拆厕所退出菜地,我家拆掉围墙让出通道。你来村里打扫广场,我就来路边除草……通过掀起共同缔造热潮,村民的事让村民商量着办,联合村迅速建好了荷塘、凉亭、曲径景点。

“我们以共同缔造为抓手,让群众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受益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就好做得多。”联合村党支部书记肖万雄表示,建好还要管好,村民自治才是长效运行、长久惠民的得力措施。

西霞映照乡村美,江亭焕彩碧波行,共同谋划,共同建设,共享成果,这是西江乡开展共同缔造的生动写照。

(通讯员:孙文平 编辑:韩超 制作:祁涓 审核:何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