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二河是江汉平原上最古老的乡镇之一。建镇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最早的名字叫“鸡鸣城①”,也称“鸡鸣戌”,得名与一场著名的战争有关。
据《三国志》记载,东汉建安13年,即公元209年,曹操纳降割据荆州的刘琮(州治在今襄阳市),又在当阳长坂坡大胜刘备。随即率领五千精骑,一日一夜急行军三百里,去追赶漏网的刘备。追到古汉江边的乌林镇(今汉川市垌塚镇②),刘备被关羽和刘琦的水军接应而去。只有精骑没有船只的曹操只得望洋兴叹。
放潜龙入海,老谋深算的曹操岂肯善罢甘休?大部队跟上来之后,曹操让先头部队继续南下,在古汉江下游的最大支津——牛蹄支河③的北堤脚下,即今汉川市田二河镇政府所在地,筑起一座土城,即鸡鸣城,让先头部队安营。在与这里相距十五里的今陡埠村④所在地,筑起另一座土城,名陡埠城,让接应部队下寨。曹操的中军大营驻扎在距离陡埠城约十里远的中洲赤壁。后勤保障部队则驻扎在与中洲赤壁相距二十多里的乌林镇。在这些大营周边还修建了烽火台。准备以此为根据地,一举荡平东吴。
那年12月,在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相同的时间段,曹军瘟疫流行,官兵死亡很多,战斗力大打打扣。隔牛蹄支河对阵的两军数度交锋,曹军不利,船舰被焚毁。失利的曹军以“鸡鸣”为号令,实行战略撤退(见《三国志·武帝纪第一》)。成书早于《三国志》的《山阳公载记》,对曹军的整个撤退过程进行了全程纪实:船舰被焚毁后,曹军以鸡鸣为号,由乌林镇向大赤乡(今汉川市刘家隔镇)撤退,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让老弱残兵背草填土,让骑兵勉强通过。赢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天明时部队走出泥潭,到达大赤。曹操大喜过望,仰天大笑。诸将问其故。曹操说: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可惜刘备还是略逊一筹。如果是我,就会在这滩涂之中埋伏一枝人马,敌人来时,以逸待劳,放火厮杀,则无一人能够逃脱。正说着,刚才经过的地方果然放起火来,可惜此时曹军早已溜之乎也。多年以后,曹操对于赤壁失利依然耿耿于怀,专门给孙权写信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见《江表传》。”
为了纪念这场导致三国鼎立的重要战争,当地人把曹操命令先头部队修筑的土城称为鸡鸣城。把现在包括沉湖镇、田二河镇、回龙镇、分水镇等5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统一命名为鸡鸣乡。把牛蹄支河流经鸡鸣乡的那一段命名为鸡鸣汊。这些地名从三国一直沿用到元朝末年。有《元史·宽彻普化传》为证: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宽彻普化还镇武昌,命其子报恩奴、接待奴、佛家奴率大船四十余只,水陆并进,且载妃妾同行,从武昌向沔阳进发,攻打农民起义首领徐寿辉的部将倪文俊。行至汉川县鸡鸣汊,船搁浅,文俊以火攻,尽焚其船,接待奴、佛家奴皆死,报恩奴亦自尽,妃妾皆被俘,宽彻普化逃往陕西。
成书于光绪年间的《汉川图记征实》反复强调,鸡鸣戌为汊川县治故址。《旧唐书》记载,隋大业十一年十一月(公元615年),朱灿聚众转掠荆沔,所过无噍类。位于今马鞍乡的汉川第一座县城——甑山县城被焚毁。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甑山县为汊川县。县治迁至鸡鸣城。五代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又将县治从鸡鸣城搬迁到金鼓城,即今刘家隔。鸡鸣城作为汊川县治,前后长达337年。
把鸡鸣城更名为双溪镇,当为明朝初期。元朝末年,陈友谅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与威顺王太子领导的元军在此激战,直杀得流血漂橹,尸横遍野,百里之内,不见人烟。明洪武年间,江西填湖广,迁居于此的江西老俵有感于战争的惨烈,希望定居之地能够偃武修文,加上牛蹄支河逐年淤塞,鸡鸣汊分化为界牌河和皂港河,遂弃用具有隆重军事色彩的鸡鸣城,改名为更显文艺味道的双溪镇。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年,曾经担任过勋州太守的田广的后世孙田应乾来到双溪镇,以开设客栈为生。因待客热忱,处事公道,过往客商乐于来此停歇休整,如此日久天长,进店者众,称贤者广,人心被逐渐收买,遂将双溪更名为田二河(见《田氏族谱》)。
古人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田二河镇数易其名,正是对这句老话最好的诠释。
在明清时期,汉川有三个口子镇,因商贸经济活跃,并称为“金马银河铜角子。”“金马”系生产“鳝鱼黄”陶器,被誉为“中国民窑之都”的马口镇。“铜角子”为集散精制岩盐和石膏产品的垌塚镇。“银河”则是加工、集散蚕茧和棉花的田二河镇。能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全国“强镇扩权试点”马口镇相提并论,同全国唯一以墓塚为名的古镇垌塚并驾齐驱,足以说明田二河镇曾经的繁荣与辉煌。
马口也好、田二河也好、垌塚也好,能够富裕繁荣千百年,都是因为独特的水运交通优势使然。在以水路为重要交通运输途径的农耕经济时代,哪里有码头,哪里就能够享受到码头经济的红利。汉江的重要支津——过去的鸡鸣汊,后来的牛蹄支河,让鸡鸣城、双溪镇和田二河镇分享码头经济的红利达1000多年。
在水运经济不景气之后,田二河镇又幸运搭乘公路运输的快车。省道荷沙线的开通,让田二河镇续写辉煌数十年。
在最鼎盛的时候,全镇有金门神门业、金田油脂、湖北彩条布、华平包装印刷实业有限公司等大大小小的工业企业40多家,有各种超市门店近300家(户)。
与镇里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的盛况相呼应,农业生产也异常活跃。且不说开春过后犁耙水响,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单说每天清早在镇西的抱房内,不时有人挑出一副很大的扁圆的竹笼,笼内挨挨挤挤地挤满了黄的、绿的、灰的、黑的小绒球。走近农户人家,挑竹笼的汉子会扯开嗓子高声叫喊“鸡娃——鸭娃——鹅娃——豚娃有卖”。响亮的叫卖声吵醒在树荫下打盹的黄狗。黄狗“汪汪汪”的大叫起来,引得白狗和黑狗都跑过来凑热闹。刚才还是寂静无声的村庄,突然间鸡飞狗叫,人声鼎沸,一下子热闹起来。
改革开放以后,田二河镇更是因为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商贸活跃,农业生产特色鲜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先后获评“楚天明星乡镇”、“湖北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在新时代到来以前,用“如日中天”、“蜚声省内外”来形容这里,没有人会觉得不妥当。
经济的发展,会极大地刺激文化事业的繁荣。正如源远流长、柴多火旺,田二河的文化事业也是极具特色的。
三国文化就不说了,这里有关三国的名胜古迹、传说故事、诗词歌赋、俗言俚语,包括楹联词章,用车载斗量都难以装载。数量虽多,但是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横空出世后,在唐朝以前已经形成定论的“赤壁之战发生在汉川赤壁”,被活生生的肢解为“荆楚五赤壁。”确确实实发生在汉江流域的一场重要战争,被生搬硬套到长江边。谁让汉江没有长江波澜壮阔?谁让汉川的文人墨客写不出苏东坡和罗贯中那样的传世之作呢?以大欺小,恃强凌弱,不仅仅适用于江湖和丛林,同样适用于历史。要不然,人们为什么会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呢?
这里的清官文化也是可圈可点的。号称周天官的明吏部尚书周嘉谟,是正儿八经的鸡鸣乡人。因为人忠贞刚直,素有清名,因得罪阉党魏忠贤,被无辜削职。崇祯年间官复原职,加封太子太保,有五代人获得荫封。其事迹详细记载在《明史》和《汉川县志》中。鸡鸣乡还诞生了佥都御史尹应元。此公出生于鸡鸣乡下辖的回龙镇池口村,是明万历二年进士,历任大名知府、宁夏河西道、山东巡抚、浙江巡抚。在平息蒙古叛乱的宁夏战役和抗击倭寇的朝鲜战役中,屡建奇功,以功加按察使,晋佥都御史。后因仗义敢言,得罪权阉陈增。明神宗偏听谗言,将其治罪,罚俸一年。晚年致仕,终老家乡。不久前我们一行数人寻访座落在沉湖镇花园村的尹都堂墓,找到一匹长过2米、高过1.8米、重达2000多斤的石马,侧身静卧在农家菜地里。这匹站立了600多年的石马,可能真是站累了,需要休息。我们没有过多打搅它。但愿它能够静卧在此,继续守候600年。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五师曾在田二河镇驻扎过。这里还曾经留下过陶铸、贺龙和史沫莱特的足迹。这些红色文化也需要大力发掘。
田二河的诗联文化全省闻名。以“春秋阁”为中心的车站街有60多户居民,每户居民家的大门两旁都有木板漆书的楹联,为湖北省楹联协会第一批命名的楹联文化一条街。省诗词学会也授予该镇“荆楚诗词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保存得最好的是饮食文化。对于不同的食材,二河先民分别采取“清蒸”“粉蒸”“炮蒸”工艺,进行加工烹饪,俗称“二河三蒸。”在民间还保留着近百道菜谱,如法烹治,能够确保不同食材的营养得到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吸收。口感自然也是老少咸宜,令人食后难忘。
文化虽然饥不能食,寒不能衣,但是作为一个地方曾经辉煌的见证,后世子孙纵然落魄如阿Q,依然可以在心里说,“我的祖先也曾经阔过。”能够让人穷开心,本来就是文化的一项特殊功能。
回顾完悠久的历史,再现了曾经辉煌的经济和文化,现在不得不直面惨淡的现实。与许多内地小城镇一样,辉煌过后的萧条,总是无可奈何和不可避免。
有人不以为然,反驳说,田二河曾经那么繁华,现在人气依然旺盛,怎么就惨淡和萧条了呢?
我没有杞人忧天或哗众取宠,说田二河会逐步萧条和式微,是有充分的证据的。不服这一判断的人,可以自己好好想一想,2016年建设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过境田二河,在田二河开设了出入通道吗?没有。现在规划建设武天(武汉至天门)高速公路,同样过境田二河,在田二河设计了出入通道吗?又没有。10多年前建设汉宜直通高铁,有田二河什么事吗?没有。现在建设沿江高铁,有田二河什么事吗?更没有。这么多没有,就充分说明,取代过去水运交通和道路交通,能为现代化城镇带来巨大发展契机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红利,田二河享受不到了。这还仅仅是田二河面临的残酷现实之一。
还有,现在的田二河,有一个不得不触碰的伤疤:电信诈骗。最近几年,田二河的电信诈骗参与人数和发案率均居汉川首位,在全省知名,被公安部门挂牌督办。
实事求是地讲,能够参与电信诈骗的,绝非蠢人,恰恰是些比较聪明的年轻人。那些年轻人也知道电信诈骗是歪门邪道,会坑人害己。但是为什么要以身试法呢?原因有很多,很重要的一条是,在本地再难找到稳定致富的途径。没有正道可走,在别有用心之人的蛊惑下,走上害人害己的旁门左道。数以百计的多年轻人深陷其中,不能不让人深感忧虑。
何以如此?是因为在田二河的经济结构中,逐步显露出工业经济日渐没落的短板。进入新时代以后,过去曾经红火的工业企业,要么是因为经营不善,要么是遭遇要素制约,绝大部分倒闭或外迁。缺乏工业经济的源源活水,怎么能够保持“云影天光共徘徊”的无限风光呢?
反过头来再说文化。尽管经济和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终究还是两码事。文化是火,经济如柴。柴没啦,火也许还可以勉强烧一阵子。但是没有源源不断的柴碳,火怎么可能持续红下去呢?文化的烟火,是会随着釜底薪尽而烟熄火熄的。
不得不说,曾经辉煌的古镇日益萧条和式微。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群体性的现实,是很多古镇很难逃脱的宿命。
田二河镇是不是就如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沉船,从此寂寂无闻了呢?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田二河可以华丽转身,东山再起,但是决不可以循规蹈矩,必须另辟蹊径。
首当其冲的是要彻底清除电信诈骗的毒瘤。就像一个身患重症的病人,必须壮士断腕,坚决彻底地清除掉那些坏死的组织,轻装上阵。好在田二河的电信诈骗还没到病入膏肓的程度。
也不必过于揪心工业经济的凋敝。比没落更可怕的是失去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地处偏远的田二河镇,不妨大胆尝试飞地经济的发展模式。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引进田二河籍或与田二河有渊源的老板,在开发区或发展工业经济条件更加成熟的地区落户。由田二河镇提供服务。企业投产达效后,享受税收分成。再不能像过去那样,任由已经落户的企业展翅一飞,一下子飞到广东和浙江,留下一个“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美丽背影。
田二河镇农业经济的底蕴依然是十分丰富的,在很多地方早就消失的“九佬十八匠”,现在在田二河地区还有传承。保护好那些鲜活了千百年的传统手艺和非物资文化遗产,自是善莫大焉。特别是要擦亮“二河三蒸”的品牌。或许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些东西会重新派上用场,再现生机。
现在的田二河,已经走到一个左右徘徊心茫然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既是对现任田二河党政班子的严竣考验,更是对全体田二河人民的重大挑战。只有上下同欲,田二河才会浴火重生。相信美丽的田二河与神话传说中的银河一样,在实施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中,再展雄风,重新熠熠生辉。
注①鸡鸣城在今汉川市田二河镇燕子村燕子东湾后面。为一长方形土城。面积约90亩。土城早毁,但轮廓可见,现为农田。当地农民在该城东北角1米多深的水田中挖出了几十块东汉晚期的砖。这些砖砌成一长排,是当时曹军筑城时打的墙脚。在不远处还有张家城,又名张侯城,当地人称是张飞屯兵处。有鸡鸣寺和春秋阁,均是祭奠关圣帝君的地方。在鸡鸣城东北约4000米处有神灵台,为下部长120米、宽100米、高3米的土台,是曹军的烽火台。此台于20世纪60年代被挖掉。
注②垌塚为全国唯一以墓塚为名的古镇。镇内有古塚有4处,分别是楚昭王宫女塚、曹操侍妾塚、宋代进士垌夫塚和张献忠屠城后形成的尸骨台。据说曹操在乘胜追击刘备时到过这里。赤壁战败后撤退时又经过此地。不管是胜是败,同样治军严谨,约束军士“惊掠百姓,如淫吾母。”因对百姓秋毫无犯,当地人专门为他修建了曹操庙。现在此庙香火仍然不断。在古镇与天门皂市交界的肖严湖上有一堤,当地百姓称之为“古堤”,传为曹军撤退时,用头盔装土填筑而成的通道。
注③牛蹄支河是天门、沔阳、汉川境内汉水北面的重要分水河道。从天门市岳口镇上约8公里处进口,主流经干驿镇、田二河镇,到脉旺镇酒精厂处返回汉江。因逐年淤塞,出入口分别于1938年和1945年被堵死,河道被改造成农田和渔池。明崇祯年间南京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周嘉谟行舟至时属沔阳管辖的麦芒嘴,忍不住诗兴大发,赋诗“细水长流绕秋波,清兴引动女娇娥。十里长街金光闪,柏枝树上歇桃鹤。”这就是古麦芒嘴更名为脉旺嘴和桃鹤村得名的由来。
注④《旧唐书》记载,汊川郡,以汊水得名。汊水歧流也,古竟陵今天门县有三汊水注入汊川西境。韩愈撰《曹成王碑》,行跐汊川。明《一统志》说汊川县在汊山下。汊川县境内没有汊山这个地方。清同治年间的《汉川县志》沿袭这个错误,说汊川城在今县治南四十里沥山下,讹谬也。汉川故城临汊水者,惟今县治西八十里许,燕子湾祖师殿,古鸡鸣戌地,即唐汊川县治。此处东临汈汊湖,盖承汊水下流也。元邑乡贤黄元吉著《闻见录》,有题为《斗步城与黄金湖》的记录:汊川城东北有巨湖,中有高阜,周围二三里,屹然如山。距汊川城十五里许,为游方道士自号天壳都卢尊者道场。唐德宗建中四年,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反。三月丁酉,荆南节度使张伯仪讨伐希烈于安州,败绩。希烈掠郊野为军食。及汊川,境民惊骇。有徙湖中高阜者,又闻贼军掠,有船艘,恐至无所逃。欲他避。道士曰,且勿惧。吾就此地步斗法以保之。万一贼至,嘘之北去。逾三日,贼艘至,果不泊岸。俄北去。贼军有脱逃者,云至汊川湖中阜地,若城堞,黑雾蔽野,令人昏闷。忽北向,见巨镇楼台如画。转舻趋之,一无所见,仍茫然巨浸。因怪疑,他往。闻者异之。问道士,答曰,楼台镇市,黄金所化。道士去后,人亦有偶见楼台镇市者,谓道士嘘气为楼,步斗为城。真神仙也。因名之黄金湖。在斗步城北偏西三里,今淤。安州今安陆县地。2007年至2010年,我任国营中洲农场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场长达4年之久。走访农户时,一些老居民仍能指出原黄金湖的大致位置。1957年建农场后,沧海成为桑田,海市蜃楼的景像,仍然保留在《中洲农场志》和当地群众的口口相传中。
作者祁怀清,男,1970年7月生,湖北汉川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武汉大学。历任汉川市中洲农场、庙头镇、垌塚镇和刘家隔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现任汉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乡土作家。曾在《人民日报》《瞭望》《农民日报》《中国建设报》《湖北日报》《政策》等报刊杂志和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