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有些医患纠纷、医患矛盾,甚至发展成了恶性事件,让人担心,更让人痛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且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列为重点工作任务。那么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在这方面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痛点需要解决呢?
△视频《问计两会——和谐医患关系的良方》
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医疗现状就是,医院仿佛是战场,看病就像是在打仗。一方面,医生累得不想说话;另一方面,患者抱怨医院人山人海,一号难求,好不容易见到医生,整个看病过程却只有几分钟。
此外,在中国,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低,总是怀疑医生会过度医疗。而医生对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对自己的付出难得回报也有怨言。很多的患者认为看病就像其他的交易一样,花了钱就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
钟南山:公立医院一定要实现应有的公益性
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在自己的人大议案中提出,公立医院一定要实现应有的公益性,只有这样医疗改革中的一些突出矛盾才能理顺,紧张的医患关系才能得到根治。
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政府投入——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关键
医生最怕患者提出哪些问题?患者最不喜欢医生说那些话?前不久网络上发起了调查。
这些话从侧面折射出了当今的医患关系。
近年来,我国医患暴力冲突不断。2016年全国发生典型暴力伤医案例42起,共导致60多名医务人员受伤或死亡。如今杀医伤医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而患者辱骂或殴打医生的事件也不鲜见。
医患曾是社会里最亲密,也是最有人情味的关系之一,但为何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变得如此脆弱?医生和患者之间原本是信任和托付的关系,如今怎么就变成“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了呢?
因为医院的投入和医生的工资只有极小的一部分,来自于公共财政,其他全靠医院的创收。正是因为这种不合理体制的存在,导致了医生大部分报酬处于灰色地带。只有他们拿到了合理的阳光报酬,医生才能真正成为患者的代理人。
医生不满意,患者更不满意。“看病难、看病贵”,医院里人满为患,排长队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医药费也压得患者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医患关系能不紧张吗?
一个医患双方都不满意的机制,是不可能维持平衡的,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投入,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
为了改善看病难,看病贵,国家一直在推行分级诊疗制度。近一两年,还在进行医联体探索,让大医院的医生下沉到下级医院定期坐诊。
毫无疑问,医生和患者,本该处在同一战壕,携手迎击共同的敌人——疾病。医患矛盾对病患没有一丝好处,只能使得医生胆子越来越小,为自我保护,检查越来越细,既不利于医学的发展,也加重患者的治疗负担、延误治疗时机。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加速推进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医疗的投入、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相对匮乏的问题,才能实现医患和谐。
数说“医改”
79亿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逐年上升,2016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已达79亿人次。
6.7%、14.1%、7.5%
我国就医人数持续增长,但医疗纠纷和涉医违法犯罪案件双下降。2016年全国医疗纠纷比2015年下降6.7%;涉医违法案件比2015年下降14.1%;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下降7.5%。
60%、85%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实现省级、地市级全覆盖,第三方人民调解成为解决医疗纠纷的主渠道。2016年化解纠纷6万余件,占医疗纠纷总量的60%,调解满意度超过85%。
85%
全国85%的二级以上医院设立警务室,60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应急报警装置与公安机关联网。
7年
“医闹”终于正式入刑最高可判7年。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