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河畔,一位普通村民勇战"疫"

(图片右侧为方国华)

在村民的眼中,他是一位踏实肯干、乐于奉献的村民,是一位朝气蓬勃、充满正能量的好男儿。疫情发生以来,他主动请缨,既当战斗员、宣传员,又当快递员,是村里为数不多奋战“疫”线的年轻人。

志愿行动,时刻冲锋在前

汉川市垌塚镇友谊村位于五龙河畔,是一个偏远的小村庄。他今年37岁,名叫方国华,是友谊村一位普通村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方国华挺身而出,主动加入抗疫防控志愿者队伍。1月28日下午,他匆忙奔向抗疫战场。

面对疫情,家人多少还是有点不放心。父母试图挽留他,他说:“抗疫情守家园,义不容辞!”妻子嘱咐他:“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尽快平安归来!”

每天,他拿着防控宣传单分发到户,并针对“本村现有村民”、“武汉返乡村民”、“外来过节人员”挨家挨户做好摸底排查。村民住户分散,没有通勤车,他靠两条腿围着村子转。定期为村民进行体温测试,不错一户、不漏一人,建立完整的信息档案300余份。

有的村民不理解:“你既不是共产党员,又不是村干部,操这么多心干啥?”他总是耐心地做解释:“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是我始终向党组织靠拢,疫情防控,我责无旁贷,疫情一天不结束,我一天不撤退。”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带着小喇叭从村头巡到村尾,提醒村民带好口罩,注意个人防护。甚至有村民打趣:“你半夜都不睡觉的啊,凌晨一点多都听见你在巡视播报紧急消息。” 

2月7日凌晨2时30分许,村里一名孕妇分娩在即,面对封村、封路的严峻形势,一家人急得团团转。在得知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车把孕妇送到了医院。孕妇家属非常感动,硬要酬谢方国华,他婉言谢绝。 

积极防控,争取群众理解

工作之初,方国华遇到了不少困难。在村头各处执勤时,很多群众不理解志愿者的劝阻。特别是随着管控措施的升级,长时间限制在家,少数村民出现不安和对立情绪。方国华总是耐心做思想工作,宣传疫情防控形势,解释相关政策规定。“非常时期非常举措,现在不出门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出远门,请大家克服困难,等疫情散去,大家想怎么出门就怎么出门。”面对群众的不解,他总是这样好言相劝。

村里每天24小时巡查,早上来不及吃饭,方国华就吃碗泡面。忙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几次饿的胃疼,妻子心疼他,给他熬好了养胃的米粥,有时一个电话打来,他匆匆喝上两口又出门了。

时间久了,群众理解了志愿者工作的不易,有些村民说,“他们冒着感染的危险在保护我们,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村里其他青年志愿者也加入到防控队伍中来,支持工作、齐心抗疫的人越来越多,自觉居家隔离的越来越多,出门闲逛聊天的越来越少,村子逐渐安静下来。

群众购物、买药不方便,他多方联系采购,把急需物品药品第一时间送到村民手中。群众生病需要就医,他第一时间联系村医和卫生院,协调转诊。对有生活困难的群众和精准扶贫对象,他总是给予特别照顾,经常嘘寒问暖。

2月21日,天气格外寒冷,村里一位老人哮喘急需药,方国华想方设法为老人购回药品。每次团购的蔬菜日用品,他总会给村里的“五保”老人留上一些,自己贴钱送上门。“老人家不容易,我能帮一点是一点。”方国华说这是他做人的准则。

返乡创业带头致富

2009年春节刚过,方国华和许多男儿一样,走出家门,只身来到兰州打拼。六年的奋斗,他拥有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8年,是方国华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他说服妻子,放弃经营得正红火的生意,返乡创业带动乡亲一起致富。

“放弃兰州红火的生意,回到家乡吃苦,这不是犯傻吗?”亲朋好友的劝阻,没能阻挡他回乡的脚步,望着亲朋好友,他说:“我的根在这里,陪伴父母和孩子是我的责任,作为年轻人,带领乡亲们奔小康,为家乡出一分力是我的义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五龙河畔成为他施展梦想的地方。铺路、修缮池塘、消毒、买种苗,塘角种苗、采购饲料。几个月的忙碌,卿农水产初具雏形,随着投入的加大,2018年金秋,水产养殖业步入正轨,而且有了盈利。秉承着“自己致富并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理念”,水产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

从方国华的养殖基地到乘车亭有8公里的距离,没有车是很不方便的,乡亲们的苗种、饲料、销售都是他用自己的车子运送。朋友曾问他:“你这是图啥?别人都去搞养殖了,你能赚什么钱?你还无偿的的帮忙运送倒贴油钱,这也太划不来了。”他总是呵呵一笑。

平时一有空闲,他总会在网上找一些养殖技巧的知识来学习,一旦有了成效,立马向乡亲们传授。

2018年10月,方国华向村党支部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严格按照党员标准约束自己。2019年,他又递交了第二份入党申请书。面对有些人的不解,他说:“这是党组织对我的考验,说明我做的还不够好,还要努力。”

(编辑:吕艳  编审:刘晓平)

(作者:马绍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