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 | 过早

汉川人把吃早餐叫做“过早”。可以这么说:一年四季,汉川人的每天都是从过早开始的。

天还没亮,那些过早的街巷就开始忙碌起来。早点店的老板纷纷打开店门,点燃引火柴,升起炉火。刚烧着的蜂窝煤升起袅袅白烟,飘满整个街道,充满一种特殊的味道,让人感到几分熟悉,几分亲切。

没有店铺的老板,就把大大小小的桌子、凳子、椅子摆在街边,把用油漆桶改装的炉子拉到路旁,烧起大火,放上大锅,装满清水,冒出腾腾的热气。有的还撑起遮阳伞,摆出广告牌,准备迎接过早的客人的到来。

按照习惯,人们往往只对特别隆重的时节、特别重大的事件才说“过”,比如“过年”、“过节”、“过生日”。早餐,这个在其它地方通常都是容易被忽视、被应付的活动,对汉川人来说却是一天中非常重要的节点。能够提高到“过”的程度,充分说明其重要性。

汉川人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出门过早。不夸张的讲,如果哪天的早没过好,可能这一天的心情就不会爽,精神就不会好,工作就不会顺。

汉川人过早的品种繁多,内容丰富,数不胜数。

简单的说,仅面条就有:汤面、包面、凉面、炒面、热干面、手擀面,还有牛肉面、肥肠面、三鲜面、鳝鱼面、财鱼面;油炸的有:油条、油饼、面窝、欢喜坨、苕窝窝、油梭子:蒸的有:包子、馒头、花卷、汤包、小笼包;炕的有:豆皮、饺子、溜粑、煎饼、锅盔、冲担角、生煎包;煮的有:汤元、豆丝、羹巴坨、糊汤粉;汤类有:汆汤、鸡汤、鸭汤、羊肉汤、排骨汤,喝的有:米酒、豆浆、豆花、牛奶、绿豆汤等等。

真要认真数起来,没有半天时间难以数得清楚。毫不夸张的说,在汉川过早,你可以连续一个月都不吃重样。

汉川人过早,总喜欢到几个相对固定的地方、相对固定的摊位,吃自己喜欢的口味。

吃鳝鱼面的,大都到北桥路的早点店,这里一排十几家店铺,各种小吃应有尽有,但以鳝鱼面最为有名。

吃汆汤的,都喜欢到山后一路的一家小店,这里每天都要排很长的队,吃一碗汆汤等上半个多小时是常态,但一点也不影响吃货的热情。小吃店旁边还有一家“放心油条”摊,摊主是一对中年夫妻,近十年坚持不用炸过食物的剩油来炸油条,在业界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喜欢吃糊汤粉的,都会到北街口的那家老店,据说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做出的糊汤粉地道、鲜美。

如果早晨想吃点清淡的,可以吃稀饭配菜。只要花上三四元钱,打上一碗用新米煮成的稀饭,又稠又浓,然后自助式的来一点萝卜干、淹咸菜、豆角茄子、蚕豆黄豆之类的小菜,稀饭就菜,越吃越香。

在汉川的杨林、南河等地,过早还有喝早酒的习惯。喝早酒的一般是退休的老人,和做体力活的硬劳力。

早晨锻炼完毕,或做完一段时间的活计,便邀上一二个好友,也可独自一人,来到早点摊棚,坐在桌子面前,叫上一大碗鸡汤、鸭汤或汆汤、牛肉面等带汤水的食物,打上几两白酒,自酌自饮。味口重些的人,会叫上一碗牛杂、牛骨头下酒,喝酒的人称这是早酒的“绝配”。

如果这些汤汤水水不够,这里还有一种俗称“溜子”的小蒸笼,荤的有蒸鱼蒸肉蒸鸡蒸鸭,素的有蒸芋头蒸莲藕蒸青菜等。每天一开张,店家都会把小蒸笼摆好菜,一摞摞的蒸好。你只要喊一声“上两个溜子”,老板就会迅速地揭开“溜子”盖,把一个个蒸菜倒在盘子里,撒上一点香葱,点上一点香醋,端到你的面前。

要是你有急事,可以很快的吃饱喝好去赶活。如果你有空闲,可以边喝边聊,甚至一直喝到午饭时间。

汉川人过早,不大讲究排场、讲究形式。有桌子时,坐在桌子边吃;没有桌子时,站着蹲着在旁边吃。要赶时间上班的,端碗热干面,或拿个米粑包油条,急匆匆的,边走边吃。有时坐个小凳子,将早点搁在一个红塑料板凳上,也是吃得津津有味。如果太阳当顶,来上一碗盛满红油的牛肉面,一边吃得呼呼直响,一边头上汗水直流,那劲头,看着都痛快!

汉川人过早,吃什么东西对应什么饮品,也都是有一定讲究的。油条配豆浆,热干面配蛋酒,面窝油条配豆腐脑,牛肉面配绿豆汤……。这些规矩,往往令初到汉川的外地人感到十分的新鲜和稀奇。他们在羡慕汉川人有口福的同时,也钦佩汉川人的豪爽、洒脱。

汉川人过早,不仅是一种生活,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民俗,一种性格,一种传统,一种文化。


图文/王老大

(作者:王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