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汉北河记忆

汉北河是一条连通天门,应城和汉川三县的人工河,也是解放初期治理汈汊湖北面水患的一条重要河流,更是故乡三龙人的母亲河,它伴我成长,儿时的很多故事都被它清澈的河水流成了一串串丰富美好的记忆。

汉北河是人工河,所以在修建过程中就会无形的将一个个原始自然村落分割开来,虽然地理位置被河道分开了,但人们的亲情往来是隔不开的,于是在汉北河两岸出现了很多渡口,它联系着河道两岸人们的血脉亲情,三龙渡口就是联系麻河镇和三龙垸的重要交通枢纽。

小时候我们过河是靠一个人工划桨的小木船,划船的寡妇刘婆个子小,但划起船来却劲头十足,而且说话嗓门大,人也精干,每每过河的人多了,她既要用力划船还要组织人有序上船下船,嗓门不大可不行。记得那年冬天麻河电影院放映《少林寺》,过河的人黑压压的,刘婆立马脱掉外衣,一连渡过了10船人,浑身的衣服湿透了,直冒热气,并且嘴里不停的给急于知道电影情节的人讲解,”那家伙,少林寺的和尚真能打,胸前被打成了血疤最后还是坚持打赢了”,以后我就是一直围绕着刘婆的”胸前成了血疤怎么还能打赢?”这个问题才搞清楚中国武术电影的很多基本知识。

三龙渡口的对岸就是麻河镇街,那时三龙垸的人们有什么大凡小事的一般都要过河上麻河街买东西。麻河镇街上商业很繁荣,素有“小汉口”之称,历史上就是汈汊湖地区的商品集散地,那时街上有鱼行,肉铺,粮店,铁匠铺,篾器店,电影院(有舞台,还可以唱楚剧),一条青石板铺成的街道被各类店铺和招牌挤得满满的。每到农闲时节,住在麻河的姨妈就把我母亲接到镇上看楚戏,这时我也可以和母亲一起到麻河街上住几天,尝一尝街上的一些可口的零食,像冰糖葫芦、小笼包子、咸水花生、馄饨、锅盔等都有卖的,让我大饱口福。现在的麻河镇早已今非昔比,街道宽敞明亮,高楼鳞次栉比,物流畅通。

三龙渡口旁边就是三龙闸和三龙泵站 ,他们是沟通汉北河和内垸的主要通道,三龙闸上竖着高高的水泥塔,塔上面的横栏上用毛体写的“水利是农业的根本命脉”,快50年了,还赫然可见。从4米高的塔上往下跳水非常刺激,但也危险,那时管闸的马水香老头总是扯破喉咙教训我们,“孩子们,莫跳,莫跳,太危险了!搞成缩头乌龟就麻烦了”,最后大家在一阵嬉闹声中游到河对岸才了事。三龙渡口边以前还有一个农机修理厂,整个三龙乡(那时三龙居然是个乡,街上有中学,有商场,还有粮站,很是繁荣,现在大都凋敝了)所有损坏的农业机械都会运到那里维修,直到现在汉北河大堤旁几间破旧厂房的外墙上清晰可见用红色油漆写有“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标语,这些字迹似乎见证了这个地方往日工业的繁荣.

那时的汉北河,天是蓝的,水是清澈的。每到周末(那时的周末不是双休,而是一天半),我们一帮从学校出来的孩子,像脱笼之鹄,相约到汉北河边玩耍,男孩子在长满野草的堤上逗打撒欢,我们从8米高的大堤上睡着滚下去,居然没有一个人喊头晕,女孩子则在堤边寻野菜,汉北河堤上有三月菜和地米菜,河边有野藜蒿(藜蒿是喜湿的),另外还有很多不知名的野菜,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汉北河为两岸人们提供了很多果腹的食物,让大家度过了一个个难关。疯累了,玩累了,我们就跑到大堤上向南远眺,那时的空气质量非常好,竟然可以看见几十里外汉川城边的仙女山起伏的轮廓,在今天的工业时代这几乎是不可想象了。坐在堤上看从天门到汉口的轮船也是我们记忆中最有趣的事,三层楼的轮船发出的汽笛声和卷起的浪花,让孩子们特别的兴奋,不时发出一阵欢呼,那时人们可以从三龙渡口坐客轮上到应城和天门,下到刘家隔、新沟甚至汉口,汉北河成了我们走出湖区寻找外面世界的重要途径,不过现在交通发达了,汉北河里只剩下来来往往运送货物的船只了。

到了暑假,汉北河又成了我们消暑的好去处,跑到三龙闸边一个猛子扎进河里,在清澈的河水里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清凉。游泳比赛是我们玩的最多的项目,所有男孩子站在河边,一声令下,大家跳到河里,看谁最先游到河对岸,在每次的比赛中,王勤山总是最先一个游过去,拿到冠军,勤山和我们同年,但个子比我们都高大,干啥事都是打头阵,我们都听他的调令,另外一个就是我的叔伯兄弟小国华(因为小伙伴中还有一个叫国华,个子要高大些),他虽然个子小,但他的勇敢和机灵也是大家公认的,他性格耿直,人也特别能干,所以大家都喜欢他。游泳过后最有意思的节目就是爬树掏鸟窝, 那时汉北河边人工栽种了很多杨树作为护浪林(农村人杨柳不分,其实应该是柳树),枝繁叶茂,树上的鸟窝成堆,但都长在树顶上,要爬上去也不是容易的事,在大家都望树兴叹的时候,还是小国华第一个站出来,他说他个子小,灵活,爬树有优势,于是他三下两下就爬到了树中间,再往上爬就需要胆量和毅力了,因为树顶上树干细,而且风力较大,树枝摇晃得特别厉害,看着他一步一步爬上去,我们站在树下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可他每次都出乎我们意料之外,能从容的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于是小国华在同伴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成了我们心中的小英雄,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搞清楚,在高高的树顶上他到底是怎样一次一次的掏取那些鸟蛋的,可惜他已作古好几年,这个问题将终究成为一个谜了。

江汉平原上的雨季来得早,每年6月份,汉北河流域的汛期如期来临, 我们这里属湖区,地势低洼,内垸很容易发生洪涝,这时也是三龙泵站最忙碌的时候,就是将内垸的水抽到汉北河里,每到这时汉北河内的水位上升很快,于是大堤上就会出现很多防汛的人们,泵站内日夜灯火通明,三龙泵站有近50年历史,几经修缮,现在仍在使用,它为保护三龙内垸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泵站一共有7个抽水孔,在高峰时节7个孔全部打开,气势非常雄伟,在农村人眼里,它绝不亚于三峡大坝泄洪了。在泵站内摸鱼也成为人们防汛之余的一件有趣的事,泵站内抽水的螺旋桨会将河里的大鱼随水抽送到泵站外的水泥池子里,人们就在激流翻滚的水池中捞鱼,因为水流湍急,要在池中摸到鱼也不是简单的事,水性好的一个猛子扎进去,很长时间才把头浮上来,运气好的手里就有一条或者半条大鱼,运气不好的又重新扎进水里继续摸鱼。水性不好的,就只能站在岸边用网捞,他们每人手里紧握长长的竹竿,竹竿前是一个大网兜,此时注意力需高度集中,只要看见水里泛出鱼的白色肚皮,就迅速收起网兜,这必须眼疾手快,完全靠手和眼的配合。像我们这样的小孩子只能在岸上看热闹了,忽而这家大人摸了一条青鱼,那家大人又捞了半条鲢鱼,我们都一拥而上,热心肠的帮大人们将鱼放进提前准备好的网袋里,夕阳西下,每人手里或多或少的提着一袋战利品高高兴兴回家做晚饭,不用多说今天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多了一道可口的菜-------一满碗家常鱼,全村鱼香飘扬。

文/麻河 王三明

(作者:王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