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一 碗 藕 汤

家乡是鱼米之乡,盛产莲藕。家乡人会种藕,也会吃藕。清炒、凉炝、发藕夹、熬藕汤等等,直到现在莲藕工业化,用现代科技工艺制成鲜藕真空包装和藕粉远销海内外。

进入冬季,天冷了家家户户都喜欢熬藕汤,从橱柜角落取出快沉睡大半年的陶土双耳砂罐洗净,上菜市场选买好猪排骨、胸骨或杂骨,再到莲藕摊上挑选莲藕,莲藕有野生和家养种殖的,野生细长,表面布满小黑点。家养的白嫩,粗壮一些。野生藕熬汤容易烂,但丝较多,汤味更醇厚点,因产量较少,价格相对高点。家藕大多都能熬烂,口感粉粉的,也有的熬不烂,吃起来硬硬的,家乡人管它叫响藕,也有些人喜欢这样口感。菜场藕摊上总是听见藕熬得烂吗?不烂不要钱,还赔骨头钱。但大家从来没有为这个进行售后赔偿,辛苦熬的汤不管怎样最后都消灭光了。

回到家里,取骨头清水泡净,藕切段用盐稍须腌制下,这样更容易烂些藕更白些,生姜切片;放入冷水,加洗净猪骨、生姜,过去都是用陶土双耳砂罐和煤碳炉子,现在大多用电紫砂锅熬制。小火慢熬,大约两小时后,汤滚热气飘,整个厨房直至客厅到楼梯口都弥漫着浓浓汤香味,邻居们上下楼时总是聊上几句,你家又带的熬汤呀,是的呀过会来喝汤。盛上一碗,藕汤汤汁清香醇厚,粉粉的藕,还有骨头的香,吃起来就让人舌上生津,回味无穷。特别在天气寒冷时,一碗藕汤足让你浑身热乎起来,手足暖和。

说到外地人对汉川的印象,有次我到北京去,在酒桌上东道主谈到他来过汉川两三次,最深刻的印象是招待他时满满一桌菜总是说嫩拿(您)们七(吃),冒得么(没有什么)菜,劝起酒来总是说杨林沟滴先把自已喝好,厨房的砂罐子大的小的,都有二个以上,藕汤总是像上不完的,一锅又一锅。吃完饭以后,马上在家里安排上二桌麻将搓搓,玩了几天枪(像)过年的。他的描述还是用比较地道汉川腔,引得在座满堂大笑连声叫好!

远在青海西宁的游子们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后,对家乡藕汤的思念半夜辗转反侧,欲睡不能。听说有人从老家开车过来,立马电话联系,要带上家乡的藕、家乡的水和猪骨。熬上藕汤,叫上老乡,一锅藕汤,一瓶老酒,推杯换盏,话语间满满的思乡之情,动情之时话语哽咽,抹泪仰杯!一位九零后男孩觉得藕汤最好的味道是用汤来煮饭,最后还有些碎藕和猪骨渣,汤汁稠饭喷香。特别是在高中时寒冬挑灯夜读时,父亲盛上一碗热好的藕汤煮饭,让他马上热乎起来精神十足去学习。藕汤的味道是留存在外地拼搏汉川伢们骨子里的记忆!

一碗藕汤,浓浓的味道,承载着无尽的乡愁!不管汉川伢们走得多快,走得多远,藕汤是催促游子们常回家看看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