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头镇李家口村:华丽转身

 初秋时节,走进汉川庙头镇李家口村,宽敞硬化的通村通组公路向前延伸,一辆辆装满稻谷和蔬菜的车辆欢快奔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以前每到抢收玉米、稻谷时,货车进出常堵车,现在通组道路拉通了,农产品也能够及时运出。种田大户王四雄说。

该村的蜕变,得益于领头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国红。近年来,李家口村从一个后进村一跃成为全镇明星村,村党支部被评为汉川市先进基层党支部。

 

临危受命从老板到村官

今年42岁的刘国红,早年到武汉闯码头,凭着勤扒苦做,手下拉起了一支四五百人的建筑队伍,承建工程每年有近百万元产值。

2004年的一天上午,时任庙头镇党委书记突然找上门,请刘国红回村工作。一边是蒸蒸日上的事业,一边是复杂棘手的村务工作。朋友劝他三思:农村的事难办办好事也会得罪人”……然而,镇委书记期盼的眼神、村里落后的面貌却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在浓浓的乡情感召之下,他作出了返乡的决定。

李家口村位于庙头镇西北角,紧邻汉江,全村2000多人,以旱地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是典型的空壳村。跟所有发展受阻的村湾一样,村两委班子涣散,村务管理混乱。

刘国红回乡的第一件事,就是凝聚人心。刚回来的时候,天天到村里去走访,找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召开全村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一件事一件事统一意见。我在会上郑重表态,将在最短时间理顺村里工作,扭转后进村的落后局面。刘国红说。

 

改善民生从不便到方便

刘国红深知,只有为村里做一两件大事,村民才会信服。

要想富,先修路,李家口村也不例外。当时全村没有一条水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晚上漆黑一片,村民出行十分不便。2006年,刘国红多方筹资约40万元,修建了1.7公里通村主干道,重新铺设了自来水管道。今年3月,刘国红又把这条通村公路从3.5米加宽到5.5米,车辆出入可以错车,进村更顺畅了。

通村路顺畅了,但通向自然湾的道路狭窄,一到春节和农忙季节就堵车。今年春节期间,利用外出村民返乡机会,刘国红召开了全村代表大会。大家研究了通湾工程规划后,一致同意,捐!刘国红带头捐了3万元。经过2个月左右的紧张施工,今年5月中旬,通组通户公路正式竣工。路边还新栽植了1200棵桂花树,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整改升级低压线路、安装路灯、修建菜场……刘国红趁热打铁,基本上每一年为村里做一件大事,村里行路难、用电难、买菜难、用水难等问题逐一被破解。

一件件民生工程的大力实施,暖了民心,提了士气。

 

民主管理从要我干什么我要干什么

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村民才是李家口村的主人,村干部都是村民的服务员。这是刘国红的口头禅。

村里在党员群众代表中选出13个人组成筹委会,负责村里的大事小情。筹委会还分成财务小组、工程质量监督小组、材料采购小组、路基清障小组。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村委会只负责筹资,筹委会则负责资金保管、使用、监管。

别看筹委会人不多,作用可不小。村里有工程时负责工程推进,工程完工后筹委会并不会随之解散,作为村民自治组织,还可以发挥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

村筹委会主任陈志发,在筹委会工作了上十年。每次修路,他和刘国红一起,冲在最前边,一个村组一个村组开会统一思想。通组通湾公路工程量和资金量巨大,是该村有史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遇到拆厕所、推围墙、扒猪圈等难题,村民积极配合,保证了工程顺利推进。

 

富民强村从传统种植到乡村旅游

李家口村耕地大部分都是沙质土壤,保肥性差,粮食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刘国红鼓励大家发展养殖业,向农业多元化方向发展。

畜禽养殖投资大、风险高,怎么办?刘国红想到了武汉做生意的刘右成,多次做刘右成的思想工作,说服他在村里建起了第一个养猪场。刘国红找相关部门要项目、求支持,帮忙把电线架到了猪场门口,同步建设了沼气池,沼液沼渣实现循环再利用,既解决了粪便排放难题,又保护了村庄环境。

在刘右成带动下,全村目前已发展生猪养殖场7个,年出栏近万头,肉牛存栏量也达到100多头,鸡鸭养殖逐渐兴起,村民依靠养殖不仅收入大幅增加,还可以带动留守老人和妇女在家门口就近就业。

近年来,乡村旅游呈井喷式发展。刘国红把目光瞄准了旅游。

今年春天,刘国红包了一台大巴车,把村里党员群众代表拖到武汉东西湖区石榴红村、柏泉村参观。采摘园内色彩缤纷的蔬菜水果和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相映成趣,令村民们眼界大开,对下步村庄环境整治、发展旅游形成一致意见。

李家口村离武汉只有40多公里,开车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武汉周边的游客,可以到村里赏花钓鱼、吃土菜,村里日子会越来越好。他笑着说。

让李家口村村民如何奔向富裕的生活,刘国红已成竹在胸。

(作者:汪坚 熊国春)